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五七四
郭顯,號棲霞子,沁源(今山西沁源)人,道教徒。紹興中卜居臨桂(今桂林)。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jiān)?,字道元,號煙霞子,一號益齋,華陽(今四川成都)人(《詩苑眾芳》)。今錄詩五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徐沖淵(《洞霄詩集》作仲淵),字叔靜,自號棲霞子,姑蘇(今江蘇蘇州)人。道士。孝宗淳熙中詔居太一宮高士齋,后典洞霄通明館。孝宗遜位后,復(fù)詔居佑圣觀凝神齋。有《西游詩集》,已佚。事見《洞霄圖志》卷五。今錄詩十二首。
全宋文·卷六二六○
徐沖淵,字叔靜,自號棲霞子,道士。姑蘇(今江蘇蘇州)人。淳熙中,被召居太一宮高士齋,已而奉詔典洞霄通明館。孝宗召寘佑圣觀凝神齋。復(fù)主豫章玉隆觀,卒。有《西游集》。見《洞霄圖志》卷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開封人,字繼翁,號守齋,又號紫霞翁。楊次山孫。以女為度宗淑妃,官列卿。好古博雅,能畫墨竹,尤精琴律,能依調(diào)制曲。有《紫霞洞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61 【介紹】: 宋宗室,居福州,字茂實(shí),號庸齋。理宗寶慶二年進(jìn)士。歷知溫州、江東提刑、知婺州等,累官禮部尚書兼給事中。嘗奏論前后奸諛興利之臣,言甚切直。仕終端明殿學(xué)士兼翰林學(xué)士承旨。卒謚忠清。有《庸齋集》。
全宋詩
趙汝騰(?~一二六一),字茂實(shí),號庸齋,晚年又號紫霞翁,太宗七世孫,居福州(今屬福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jìn)士,歷禮、兵部架閣,籍田令。召試館職,授秘書省正字,累遷玉牒所檢討官。出知溫州,遷提點(diǎn)江東刑獄,知婺州。召為起居舍人,累遷權(quán)工部尚書兼權(quán)中書舍人,以事罷。未幾,起為禮部尚書兼給事中,出知紹興府、泉州。官至翰林學(xué)士承旨。景定二年卒。著作未見載籍著錄,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庸齋集》六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四有傳。 趙汝騰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七七八
趙汝騰(?——一二六一),字茂實(shí),自號紫霞老人,宗室,居福州(治今福建福州)。寶慶二年進(jìn)士,累官至秘書省校書郎,升秘書郎兼史館???,以直煥章閣出知溫州。歷江東提點(diǎn)刑獄、知婺州。召赴闕,遷起居舍人,兼權(quán)中書舍人,升起居郎。遷吏部侍郎兼侍講,權(quán)工部尚書兼權(quán)中書舍人。為禮部尚書兼給事中,拜翰林學(xué)士兼知制誥,兼侍讀。出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知泉州,兼翰林學(xué)士承旨。景定二年卒,謚忠清?!?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48—1328 【介紹】: 宋元間錢塘人,字廷玉,號湛淵,又號棲霞山人。少穎敏,博通經(jīng)史。世祖至元末授太平路儒學(xué)正,攝行教授事,建天門、采石二書院。仕至儒學(xué)副提舉。詩文一主于理,劉辰翁稱其詩逼陶、韋,書逼顏、柳。有《湛淵集》。
元詩選
珽字廷玉,錢唐人。八歲能賦詩,長,習(xí)為科舉業(yè),轟然有聲場屋間。宋亡后,客授藏書之家,晝翻夜誦,燈墜花穴帽不知也。丞相伯顏、程承旨鉅夫、劉中丞伯宣前后交薦,辭不赴,李文簡公衎力起之。授太平路儒學(xué)正,未幾攝行教授事,尋轉(zhuǎn)常州路教授,升江浙等處儒學(xué)副提舉,秩滿,署淮東鹽倉太使,謝事,養(yǎng)疴海陵。再遷蘭溪州判官,致仕。結(jié)廬西湖之金沙灘,有泉自天竺來,及門而匯,榜之曰湛淵,因以自號。晚歸老棲霞,又號棲霞山人。以天歷元年卒,年八十一。所居多竹,先是一竿上岐為二,人皆異之,賦《雙竹杖》詩,未幾而歿。廷玉有二子,蓋先兆也。所著曰《湛淵集》。剡源戴帥初評其詩,甚似渡江陳去非,而嘗諱言去非。其賦《銅浮漚》一篇,尤清馴可念。紫陽方萬里稱其冠絕古人,有英雄大丈夫氣。廬陵劉會孟謂其不為雕刻苛碎,蒼然者不惟極塵外之趣,兼有云山韶濩之音。皆確論也。
全宋詩
白珽(一二四八~一三二八),字廷玉,號湛淵、棲霞山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理宗景定元年(一二六○)入太學(xué)。度宗咸淳中以詩著,與同邑仇遠(yuǎn)合稱仇白。宋亡,以教授生徒為業(yè)。后以薦為太平路學(xué)正,歷常州路教授、江浙等處儒學(xué)副提舉,以蘭溪州判官致仕。元文宗天歷元年卒,年八十一。有《湛淵集》八卷,已佚。清杭州沈崧町輯為一卷。事見本集附錄明宋濂《湛淵先生白公墓志銘》。 白珽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廷玉,錢塘人。以薦授官累遷江浙儒學(xué)副提舉歷蘭溪州判官致仕自號棲霞山人有湛淵集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二
霞璧,字師瑄,荊州人。弱冠落發(fā),隸玉泉。元成宗時為僧正,珍既告退,乃繼其席。以院中治飾完善,唯舊鐘無聲,命寶鏡叩募,遠(yuǎn)至湘州醴陵,造就,舟運(yùn)而至。其音清圓弘亮,發(fā)人深省。江西大仰山寺常陵為之銘,具詳別集。遠(yuǎn)近緇素,聞風(fēng)興起,聯(lián)翩而至,酬唱宗乘,激揚(yáng)向上,不遺馀力。武宗敬仰,賜以“廣智靜慧”之號,兼賜紫衣。至大中,謝院事,老于寺之山月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1—1374 【介紹】: 元明間常州無錫人,字元鎮(zhèn),號云林居士,又有荊蠻民、幻霞子、曲全叟、朱陽館主等號。博學(xué),好古。有潔癖。家雄于財,四方名士日至其門,居有清悶閣,藏書數(shù)千卷,古鼎法書,名琴奇畫陳刊左右,幽迥絕塵。元順帝至正初,忽散家財給親故,未幾兵興,富家悉被禍,而瓚扁舟箬笠,往來太湖及松江三泖間。不受張士誠徵召,逃漁舟以免。入明,黃冠野服,混跡編氓。工詩畫,畫山水意境幽深,以蕭疏見長。與黃公望、王蒙、吳鎮(zhèn)為元季四家。有《清悶閣集》。
元詩選
瓚字元鎮(zhèn),無錫州人。其先世以貲雄一郡。元鎮(zhèn)不事生產(chǎn),強(qiáng)學(xué)好修,刻意文史,所居有云林堂、蕭閒館、清閟閣諸勝。饒介之稱其閣如方塔三層,疏窗四眺,遠(yuǎn)浦遙巒,云霞變幻,彈指萬狀。窗外巉巖怪石,皆太湖靈璧之奇,高于樓堞。松篁蘭菊,蘢蔥交翠,風(fēng)枝搖曳,涼陰滿苔。閣中藏書數(shù)千卷,手自勘定,三代鼎彝,名琴古玉,分列左右。時與二三好友嘯詠其間,性好潔,見俗士,避去如恐浼,盥z易水,振拂巾服,日以數(shù)十計。居前后樹石,頻令洗拭,書畫蕭疏秀挺,稱其為人。至正初,天下無事,一旦盡斥賣其田產(chǎn),得錢以與貧交疏族,或竊笑之。及兵興,富家多被剽掠,元鎮(zhèn)扁舟箬笠,往來湖泖間,人乃服其前識。明洪武七年,始還鄉(xiāng)里,時年七十有四矣。寄居其姻鄒惟高,竟卒于鄒氏。嘗自謂懶瓚,亦曰倪迂,長樂王賓志其旅葬,吳人周南老志其墓,皆曰「元處士云林先生」。句曲張雨、錢塘俞和嘗繕寫其稿藏之。論者謂如白云流天,殘雪在地。楊鐵厓曰:元鎮(zhèn)詩才力似腐,而風(fēng)致特為近古。吳匏庵曰:倪高士詩能脫去元人之秾麗,而得陶柳恬澹之情。百年之下,試歌一二篇,猶堪振動林木也。
詞學(xué)圖錄
倪瓚(1301-1374) 初名珽,字元鎮(zhèn),號云林子、幻霞子、荊蠻民、經(jīng)鋤隱者等。無錫人。其先豪富雄一郡,而瓚強(qiáng)學(xué)好修,筑云林堂、清悶閣,藏書數(shù)千卷,手自勘定。以書畫名家,善水墨山水,逸筆草草,清遠(yuǎn)蕭疏,影響于明清兩代文人畫者甚巨,與黃公望、吳鎮(zhèn)、王蒙稱"元四家"。有《清閩閣全集》、《云林樂府》。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
字元鎮(zhèn),無錫人。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元鎮(zhèn),無錫州人。別號云林有清閟閣槁
吳霞所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道士,居龍虎山。善畫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臺州天臺人,字君煥,號霞間老人。好學(xué)沉潛,不事表暴。嘗以儒學(xué)訓(xùn)導(dǎo)薦,不就。有《霞間稿》。(《古今圖書集成》氏族典卷二〇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22—1495 【介紹】: 明浙江嘉善人,字公綬,號谷庵,自號仙癡,晚號云東逸史。天順八年進(jìn)士。授監(jiān)察御史。成化初為永寧知州,解官歸,筑室名丹丘,吟詠其間,人稱丹丘先生。工詩畫。有《云東集》。
槜李詩系·卷十
綬,字公綬,嘉興人(或云嘉善人,誤。),天順甲申進(jìn)士,為御史,巡鹽兩淮,鉤剔積弊?;答?,畫策賑民。以耿介忤當(dāng)?shù)溃鲋饔缹幙h,母老辭歸。所居大云里東饒水木,作室曰丹丘,又作滄江虹月之舟,浮泛吳越間。粉窗翠幕,擁僮奴設(shè)香茗,彈絲吹竹,宴笑彌日。書畫妙絕一時。初號谷庵,又號云東子、蘭臺逸史、天田老農(nóng)、上清仙吏、懶仙仙癡、紫霞碧月翁,并著人間,唯丹丘先生為尤顯。所蓄書畫最富??衷饣氐?,搆地一方,洿為池,池中筑臺,臺上營室,夜不通火。一日大雷雨,火作,姚方踞廁,聞報,急叩所藏古跡,應(yīng)者曰:皆火矣。姚驚惋,遂不能起,得疾卒。平生慕張貞居之為人,所見片紙只字,無不收藏。嘗得其鐵冠與遺像,為撰句曲外史小傳,搜輯其遺文以序之,又伐石樹碑于其墓。著有大易天人合旨及谷庵集。詩頗清麗,不著一塵,其流風(fēng)遺韻,為時嘆羨,宜矣。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公綬,嘉善人。天順甲申進(jìn)士,授監(jiān)察御史謫知永寧縣有榖庵集
明詩紀(jì)事·丙簽·卷十
綬字公綬,嘉善人,處士黻子。天順甲申進(jìn)士,授監(jiān)察御史,謫永寧知縣。有《谷庵集》十卷。 楊循吉《松籌堂集》:姚公緩解官歸,所居在大云里東,饒水竹,作室曰丹丘,嘯詠其中,人稱丹丘先生。又作滄江虹月之舟,游泛吳、越間。善書,法鐘、王,勁婉咸妙,畫初學(xué)水墨,后進(jìn)學(xué)唐品,得古意。 《四友齋叢說》:嘉興姚云東工詩喜畫,善臨摹,其臨趙松雪、王叔明二家畫,墨氣皴染皆妙,閑寫梅道人竹石,亦蕭灑可愛。 《六硯齋筆記》;姚云東小景,好作沙坳水曲、孤釣獨(dú)吟:其闊幅《重林遠(yuǎn)汀》,著四五漁船而已。此公壯歲入中臺,不及攬轡驂鸞。晚年好道,向平之愿蚤畢,三山五岳之屐懸而未試。直以逸趣自寫胸中而已,未可以文、沈作略概之也。 《書史會要》:姚綬書類張伯雨。 《槜李詩系》:谷庵庵詩頗清麗,不著一塵,書畫妙絕一時。初號谷庵,又號云東子、蘭臺逸史、天田老農(nóng)、上清仙吏、懶他、仙癡、紫霞碧月翁,并著人間,唯丹丘先生為尤顯。平生慕張貞層之為人,所見片紙只字,無不收藏。嘗得其鐵冠與遺像,為撰《句曲外史小傳》?!惰F冠歌》云:「昔為柱史冠鐵冠,螭頭兀立霜風(fēng)寒。歸來野服山林下,不類峨然鐵冠者。句曲外史人中仙,此冠已馀二百年。繡斑蝕鐵鐵欲穿,棱棱巧制鋼色妍。黃篾樓中想應(yīng)貯,玉鉤樓邊舊行處。二儀三綱浪得名,竹籜鹿皮無此清。芙蓉吐花金玉并,鐵葉細(xì)薄不易成。外史星壇月明夜,醮禮茅君鶴曾借。出塵風(fēng)度向誰彈?坐看瑤池碧桃謝。予號逸史云之東,發(fā)已種種今成翁。冠平冠乎磨冷鐵,今鐵曷能如古烈。君不見,古鐵性烈今不如,作冠寧住仙人居。流落四海幸屬予,著之稻我青霞裾?!?田按:云東逸史,畫勝于書,書勝于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40—1510 【介紹】: 明山西陽曲人,字伯常,號松霞。天順?biāo)哪赀M(jìn)士,選庶吉士。成化中歷侍讀中允,侍孝宗于東宮。孝宗立,進(jìn)太常少卿兼侍讀。武宗時官至禮部尚書。剛介方正,好強(qiáng)諫,宦官貴戚皆憚之。
維基
周經(jīng)(1439年—1510年),字伯常,山西陽曲縣(山西省太原市)人。天順庚辰進(jìn)士,入翰林,為孝宗帝師。弘治朝累官戶部尚書。正德初再召為禮部尚書。卒謚文端。天順(1459年)三年己卯科舉人,天順?biāo)哪辏?460年)聯(lián)捷進(jìn)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成化年間,歷官侍讀、中允,為尚居?xùn)|宮的孝宗侍讀。孝宗即位,升太常寺少卿。歷禮部右侍郎,不久調(diào)吏部,進(jìn)左侍郎。弘治年間官至戶部尚書,乞休。武宗即位,經(jīng)過言官復(fù)薦,召為南京戶部尚書,因繼母去世未任職。正德三年(1508年),守喪結(jié)束,召為禮部尚書。周經(jīng)堅(jiān)決推辭,朝廷不許,勉強(qiáng)赴召。居官數(shù)月即謝病而去。正德五年(1510年)三月卒,年七十一。贈太保,謚文端。有《懷麓堂集》?!?a target='_blank'>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鎮(zhèn)江府丹徒人,本姓陸,后改,字耀南,號檉居古狂、青霞亭長。成化中居京師,進(jìn)士不第,絕意進(jìn)取,專注繪畫。時稱白描第一手,又能作飛白體。文亦奇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67—1549 【介紹】: 明浙江臨海人,字巨源,號霞山。弘治十八年進(jìn)士。選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歷湖廣按察僉事,督學(xué)湖湘,著條教、揭學(xué)則,力振士習(xí)。官至河南右布政使。有《湖湘學(xué)政》。
明詩紀(jì)事·丁簽·卷十
潮字巨源,臨海人。弘治乙丑進(jìn)士,選庶吉士。改兵科給事中,累官河南布政使。
維基
蔡潮(1467年—1549年),字巨源,號霞山,浙江臺州府臨海縣人。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五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科會試第十一名,二甲第五十名進(jìn)士。考選庶吉士,正德二年(1507年)十月授兵科給事中,五年二月升本科右,六年二月出為湖廣按察司僉事,十年五月升貴州布政司右參議,十四年六月因香爐山苗賊構(gòu)亂,蔡潮輕信間諜,擅調(diào)官軍,以致覆軍殺將,被逮問治罪。十六年十一月苗賊平,贖罪還職。嘉靖元年(1522年)三月升福建右參政,六年正月升河南右布政使,乞休歸。卒年八十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90—1559 【介紹】: 明陜西咸寧人,字東侯,號少華。正德十二年進(jìn)士。改庶吉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遼東。開府雄邊,多所建置。致仕歸,構(gòu)草堂,積圖書,置酒賦詩,作詞曲為樂。書法尤善。有《少華集》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伯誠,一字東侯,咸寧人。正德丁丑進(jìn)士,改庶吉士,授監(jiān)察御史,累官僉都御史,巡撫保定。歸后起副都御史,巡撫遼東。有少華陵下、遼海、歸田諸集。
明詩紀(jì)事·戊簽·卷七
宗魯字伯誠,一字東侯,咸寧人。正德丁丑進(jìn)士,選庶吉士,改云南道御史。歷湖廣按察僉事、霸州副使、太仆少卿、大理少卿,以僉都御史巡撫保定,進(jìn)副都御史巡撫遼東。有《少華》、《陵下》、《遼?!?、《歸田》等集五十二卷。 (王維楨《槐野存笥稿》:《少華集》婉麓秀俊。喬世寧丘隅集:少華詩足繼唐音。 《藝苑卮言》:許伯誠持如賈胡子作狎游,隨事?lián)]散,無論中節(jié)。 列朝詩集:東侯才氣宏放,開府雄邊,多所建置。家本奏人,承康、王之流風(fēng),罷官家居,日召故人酒賦詩,時時作金、元詞曲,無夕不蹤倡樂。關(guān)中何棟,西蜀楊石浸淫成俗,熙朝樂事,至今士大夫猶艷稱之。 《香祖筆記》:弇州卮言載:「李滄溟在關(guān)中,遇許中丞宗魯伯誠,許問今天下名能詩何人?滄溟曰:」惟元美,次則宗于相?!乖S請子相詩觀之,滄溟勃然曰:「夜來火燒卻?!乖S面赤而已。」余嘗嗤之。夫子相詩未必能過伯誠,即索觀亦屬恒事,何至怫然如此。特著以為文人相輕之戒。 靜志居持話:少華諸體皆工,寓和婉于悲壯之中。譬之秦箏,獨(dú)無西氣。足與邊廷寅、王于衡并驅(qū)。 田按:東侯固是關(guān)中之俊,音亮氣道,對山、渼陂皆在下風(fēng)。)
維基
許宗魯(1490年—1559年),字伯誠,一字東侯,號少華,又別號思玄道人、青霞道人,陜西西安府咸寧縣(今屬西安市)人,書法家、詩人。正德丁丑進(jìn)士,嘉靖間官至遼東巡撫。陜西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進(jìn)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正德十四年(1519年)八月授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嘉靖元年(1522年),巡按宣、大。次年升湖廣提學(xué)僉事。六年二月升山東按察司霸州副使,十月調(diào)任湖廣提學(xué)副使,嘉靖八年(1529年)八月升太仆寺少卿。嘉靖十一年(1532年)二月升大理寺左少卿,四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等府地方兼提督紫荊等關(guān),十二年六月以拾遺致仕。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汗圍攻京師后,許宗魯被起用為右僉都御史,駐守昌平,拱衛(wèi)皇陵。三十年十月升右副都御史、巡撫遼東。虜酋把都兒辛愛率二萬馀騎入寇遼東,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十月給事中朱伯辰彈劾其衰殘不職,被令致仕歸,筑草堂,置酒賦詩而終,享年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