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99—926 【介紹】: 五代時前蜀國君,字化源,舊名宗衍。王建幼子。有才思,好靡麗之辭。初封鄭王。十八歲嗣位,史稱后主。年少荒淫,委政宦官,日夜酣飲,為后唐所滅,被誅。在位八年。史稱前蜀后主。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99—926 字化源,原名宗衍,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前蜀先主王建第十一子。初封鄭王。永平三年(913)立為太子。光天元年(918)嗣位,改名衍。在位九年,宴游無度,所用非人,國勢日衰。咸康元年(925)降后唐,國亡。次年初,被押送洛陽。行至秦川驛,被殺。世稱后主。《舊五代史》、《新五代史》有傳。王衍好詩文,尤喜為艷麗之辭。曾集錄古今艷詩200篇,編為《煙花集》5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首,斷句1聯(lián),詞2闋。《全唐詩續(xù)拾》又補1句。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衍字化源。先主第十一子。初封鄭王。為左奉駕軍使。先主殂。襲位。改元乾德。六年。后唐莊宗伐蜀。明年。唐師入成都。帝出降。唐遣使殺之于秦川。年二十八。天成三年追封順正公。
《漢語大詞典》:順正(順正)
和順正直;不邪辟。禮記·樂記:“姦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惰慢、邪辟之氣不設於身體,使耳、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 孔穎達 疏:“由,從也。皆從和順以行其正直義理也。” 孫希旦 集解:“莫不順而不逆,正而不邪,而所行皆合於義也?!?/div>
《漢語大詞典》:順逆(順逆)
(1).順正與邪逆。管子·四稱:“循其祖德,辯其順逆,推育賢人,讒慝不作?!?唐 杜甫 《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人生半哀樂,天地有順逆?!?明 梁辰魚 《浣紗記·交戰(zhàn)》:“但要知兵眾之強弱,須察理勢之順逆,何不反邪歸正,棄暗投明?!?子虛子 《湘事記》:“ 譚延闿 更派 龍璋 領兵一標為西路巡按使, 龍 至 常 ,各營以數(shù)月未給餉,輒發(fā)官錢局銀四萬元分給之,曉以順逆,兵弁大悅?!?br />(2).指行星的順行與逆行。行星朝東運動稱為“順行”,朝西運動稱為“逆行”。史記·天官書:“察日、月行以揆歲星順逆?!?span id="nwfvmcs" class="book">《后漢書·律歷志下》:“金、水承陽,先后日下,速則先日,遟而后留,留而后逆,逆與日違,違而后速,速與日競,競又先日,遟速順逆,晨夕生焉?!眳⒁姟?順行 ”。
(3).指風向或水流與行進方向相同或相反。 宋 洪邁 《夷堅支志丁·南康神惠廟碑》:“久之,語曰:‘吾今修行,子行歸矣,當以順風奉送。’又曰:‘風之順逆,亦非可私,特世人弗知之耳?!?元 薩都剌 《高郵阻風》詩:“長風破浪我亦曾,順逆偶爾非人能?!?/div>
《國語辭典》:順行(順行)  拼音:shùn xíng
1.順道而行?!秶Z。晉語六》:「夫以果戾順行,民不犯也,吾雖欲攻之,其能乎?」
2.太陽系天體由西向東運動的方向。
《漢語大詞典》:順軌(順軌)
(1).遵循運行的軌道。 漢 班固 《為第五倫薦謝夷吾表》:“上令三辰順軌於歷象,下使五品咸訓於嘉時。”晉書·天文志上:“然則三皇邁德,七曜順軌,日月無薄蝕之變,星辰靡錯亂之妖。”
(2).遵從禮制法度,歸順正道。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海盜奔迸, 黑山 順軌。” 李善 注引魏志:“ 黑山 賊 張燕 率其眾降,封為列侯。” 晉 左思 《魏都賦》:“於時 東鯷 即序,西傾順軌, 荊 南懷憓, 朔 北思韙。”隋書·禮儀志一:“微習禮容,皆知順軌。” 清 馮桂芬 《致李伯相書》:“以今觀之,則又吉讖也,從此百年順軌,利孰大焉?!?/div>
《漢語大詞典》:順氣(順氣)
(1).和順正直之氣。禮記·樂記:“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唐 王勃 《九成宮頌序》:“然則高棟深宇,威神之大節(jié)也;順氣發(fā)生,巡游之大功也?!?br />(2).謂使氣性和順。 漢 班固 《白虎通·禮樂》:“亦猶樂所以順氣,變化萬民,成其性命也?!?br />(3).指使體氣順暢。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二·防風:“消風順氣,老人大腸秘澀。防風、枳殼麩炒一兩,甘草半兩,為末,每食前白湯服二錢。”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肉豆蔻花油……能補脾胃、順氣、保心、化痰?!?br />(4).順應節(jié)氣。后漢書·輿服志下:“皁衣羣吏春服青幘,立夏乃止,助微順氣,尊其方也?!?br />(5).隨順和氣。《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虧得 天祥 兄弟和睦, 張氏 也自順氣,不致生隙?!?br />(6).猶順遂,稱心遂意。 趙樹理 《三里灣·菊英的苦處》:“在那樣的家里活一輩子多么順氣呀!” 王汶石 《新結(jié)識的伙伴》:“ 淑蘭大姐 ,你掄走了我們的紅旗,給我們換來那么個爛黃貨,我們大伙都覺得不順氣。”
《漢語大詞典》:和直
平和爽直;和順正直。北齊書·韓賢傳:“ 賢 雖武將,性和直,不甚貪暴?!?span id="zfnhy7b" class="book">《北史·王紘傳》:“﹝ 紘 父 基 ﹞歷 南益 、 北豫 二州刺史,所歷皆好聚歛,然性和直,吏人不甚怨苦?!?span id="8odukuk" class="book">《南史·劉苞傳》:“ 苞 居官有能名,性和直。與人交,面折其非,退稱其美。”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佛學大辭典】
(書名)尊者眾賢著。駁世親之俱舍論者。一名俱舍雹論。唐玄奘譯,八十卷。
順正記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三卷,神智從義撰,釋光明玄義。
順正理論
【佛學大辭典】
(書名)阿毗達磨順正理論之略名。
順正論
【三藏法數(shù)】
謂人隨順正法,為諸眾生研究義理,決擇是非,令斷疑惑,故名順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