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5—1105 【介紹】: 宋洪州分寧人,字魯直,號涪翁、山谷道人。英宗治平四年進(jìn)士。調(diào)葉縣尉。神宗熙寧初,教授北京國子監(jiān),才能為文彥博所重。知太和縣,以平易為治。哲宗立,累進(jìn)秘書丞兼國史編修官。紹圣初,出知宣州、鄂州。章惇、蔡卞劾其所修《神宗實(shí)錄》多誣,貶涪州別駕,黔州等安置?;兆诩次唬鹬街?,復(fù)謫宜州。工詩詞文章,受知于蘇軾,與張耒、晁補(bǔ)之、秦觀并稱蘇門四學(xué)士。論詩推崇杜甫,講究修辭造句,強(qiáng)調(diào)“無一字無來處”,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擅長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有《豫章黃先生文集》等。
全宋詩
黃庭堅(jiān)詩,以《武英殿聚珍版書》所收《山谷詩注》為底本。校以宋紹定刊《山谷詩注》(簡稱宋本;殘存三卷,藏北京圖書館),元刻《山谷黃先生大全詩注》(簡稱元本;殘存內(nèi)集十六卷,藏北京圖書館),《四部叢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黃先生文集》(簡稱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詩注》(簡稱影元本),明嘉靖間蔣芝刊《黃詩內(nèi)篇》十四卷(簡稱蔣刻本)、明版《山谷黃先生大全詩注》(簡稱明大全本;此書與蔣刻本并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山谷集》(簡稱山谷集)、清光緒間陳三立覆宋刻本(簡稱陳刻本)。并參校乾隆間翁方綱校樹經(jīng)堂本(簡稱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語稱翁校)?!秲?nèi)集》《外集》的編年說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別集》等的系年,底本多疏漏,據(jù)《四庫全書·山谷集》所附黃??《山谷年譜》拾補(bǔ),分別系于詩題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語、手跡、石刻及版本文字異同的注釋文字,酌予保留?!?a target='_blank'>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騷體詩及偈、贊、頌(其中多為六言或七言詩)等,參校明弘治葉天爵刻、嘉靖喬遷重修本(簡稱明本),編為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從他書中輯得的集外詩和斷句,編為第四十九卷。
詞學(xué)圖錄
黃庭堅(jiān)(1045-1105) 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江西詩派宗主。宋宋四大書家之一。有《豫章集》、《山谷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黃庭堅(jiān)(1045—1105) 北宋詩人、書法家。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jìn)士,哲宗時為校書郎,官至著作佐郎,被貶后出知宣州、鄂州,任涪州別駕,處世泊然不以迂謫為意。其詩立意曲深喜用典,以其格調(diào)獨(dú)特與蘇軾齊名,并稱“蘇黃”,為江西詩派開山祖師。其書法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書家。有《山谷集》《豫章黃先生詞》等。元祐年間(1086—1094),多次游覽黃鶴樓及南樓,曾作《鄂州南樓書事》四首等。其中“江東湖北行畫圖,鄂州南樓天下無”為黃鵠山南樓自宋以來見稱于世的名句。黃鶴樓古碑廊現(xiàn)存諸可權(quán)集黃庭堅(jiān)墨跡字句摹刊而成的“‘燕蝶’聯(lián)語碑”。
全宋文·卷二二七八
黃庭堅(jiān)(一○四五——一一○五),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黃庶次子。英宗治平四年舉進(jìn)士第,調(diào)葉縣尉。神宗熙寧五年除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元豐三年改知吉州太和縣,六年調(diào)監(jiān)德州德平鎮(zhèn)。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shí)錄》檢討官。逾年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擢起居舍人、秘書丞等。紹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二年,新黨謂其修《實(shí)錄》「多誣」,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后移戎州。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召還,旋又以文字罪除名,羈管宜州。崇寧四年卒于貶所,年六十一。庭堅(jiān)工詩,主學(xué)杜甫,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善草書、行書,列宋四大家。著有《豫章黃先生文集》、《外集》、《別集》、《遺文》、《山谷老人刀筆》、《山谷琴趣外篇》等。事跡見黃?《山谷年譜》、《宋史》卷四四四本傳。
《國語辭典》:館職(館職)  拼音:guǎn zhí
唐宋時,凡在史館、昭文館、集賢院等處為直館、直院等官職,稱為「館職」。《宋史。卷一六二。職官志二》:「直館、直院則謂之館職,以他官兼者謂之貼職?!?。
《漢語大詞典》:省官
(1). 宋 時稱館職及內(nèi)侍之押班、都知。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四:“館職??噘罕。羧耸冲X甚厚。 周子充 作正字時,嘗戲曰:‘豈所謂省官不如省吏耶?’都下舊謂館職為省官,故云。”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寄資官:“內(nèi)侍之職,至於干辦后苑,則為出常調(diào),流輩稱之曰苑使。又進(jìn)而干辦龍圖諸閣,曰閣長。其上曰門司,曰御藥,曰御帶。又其上為省官,謂押班及都知也?!?br />(2).裁減冗官。晉書·荀勗傳:“ 勗 議以為,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
《漢語大詞典》:三同
(1).指同年生,同榜及第,同為館職。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五:“ 章子厚 與 晁 秘監(jiān) 美叔 ,同生乙亥年,同榜及第,又同為館職,常以‘三同’相呼。 元祐 間, 子厚 有詩云:‘寄語三同 晁秘監(jiān) ’,寄語乃謂此也?!?br />(2).指干部和知識分子與工人、農(nóng)民同吃、同住、同勞動。 陳殘?jiān)?《山谷風(fēng)煙》第三六章:“ 劉大柱 笑瞇了眼睛,替妹妹介紹道:‘這是 馮均 同志,在我家三同的?!?陳卓乾 《兩顆流彈》:“ 王書記 作了幾點(diǎn)指示:要加強(qiáng)三同,做貧雇農(nóng)的知心朋友?!?/div>
《漢語大詞典》:帖職(帖職)
兼職。 唐 劉禹錫 《復(fù)荊門縣記》:“初,公以縣之便聞於上也, 禹錫 方在郎位,帖職為計(jì)曹?!?唐 皇甫曾 《國子柳博士兼領(lǐng)太常博士輒申賀贈》詩:“博士本 秦 官,求才帖職難?!?span id="chlznfw" class="book">《舊唐書·食貨志下》:“今度友鹽鐵,泉貨是司,各有分巡,置於都會。爰命帖職,周視四方,簡而易從,庶葉權(quán)便。” 宋 時也稱以他官兼館職的為“帖職”。 宋 歐陽修 《論舉館閣之職札子》:“臣欲乞今后任發(fā)運(yùn)、轉(zhuǎn)運(yùn)、知州等,更不依例帖職。”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呂成公編文鑒:“ 孝宗 賜名‘文鑑’,除公直秘閣,暨賜御府金帛…… 成公 遂力辭帖職,上不從。”
分類:兼職館職
《漢語大詞典》:館選(館選)
謂被選任館職。 清 方苞 《翰林院檢討竇君墓表》:“戊辰成進(jìn)士,館選?!?清 袁枚 新齊諧·陰間中秋官不辦事:“足下今科必中,但恐未能館選。” 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十:“ 史文靖公 , 康熙 庚辰年十九,館選后歸娶?!眳⒁姟?館職 ”。
《國語辭典》:館職(館職)  拼音:guǎn zhí
唐宋時,凡在史館、昭文館、集賢院等處為直館、直院等官職,稱為「館職」?!端问?。卷一六二。職官志二》:「直館、直院則謂之館職,以他官兼者謂之貼職。」。
《國語辭典》:貪吏猾胥(貪吏猾胥)  拼音:tān lì huá xū
貪財(cái)、狡猾的小官吏。宋。蘇軾〈辯試館職策問劄子〉二首之二:「民常在官,不得專力于農(nóng),而貪吏猾胥,得緣為奸?!?/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