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shū)·虞書(shū)·舜典》
放驩兜于崇山。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jì)·堯本紀(jì)》
于是舜歸而言于帝,請(qǐng)流共工于幽陵,以變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于三危,以變西戎。
例句
貞魂誤向崇山?jīng)],冤氣疑從湘水回。
憐君更抱重泉恨,不見(jiàn)崇山謫去時(shí)。
《尚書(shū)·虞書(shū)·舜典》
「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古f題漢·孔安國(guó)傳:「黨于共工,罪惡同?!?/span>
《春秋左傳·文公十八年》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德,丑類(lèi)惡物,頑嚚不友,是與比周,天下之民謂之『渾敦』。」晉·杜預(yù)注:「謂驩兜?!?/span>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jì)·堯本紀(jì)》
歡兜進(jìn)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辟。四岳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岳彊請(qǐng)?jiān)囍?,試之而無(wú)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荊州數(shù)為亂。于是舜歸而言于帝,請(qǐng)流共工于幽陵,以變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變南蠻。
例句
古來(lái)堯禪舜,何必罪驩兜。
地盡炎荒瘴海頭,圣朝今又放驩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