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法相  拼音:fǎ xiàng
1.宇宙間的一切現(xiàn)象?!洞髮毞e經》卷二十三:「一切法相、法相之性,不可以性為觀察?!?br />2.僧道稱天尊的莊嚴寶相。唐。黃滔 丈六金身碑:「銅為內肌,金為外膚,取法西天,鑄成東越,巍巍落落,毫光法相?!?/div>
《國語辭典》:法相宗  拼音:fǎ xiàng zōng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因其創(chuàng)始人玄奘常住慈恩寺,故也稱為「慈恩宗」。玄奘到印度留學,從戒賢大師學習瑜伽行派的典籍,回國后將之翻譯。由其弟子加以傳揚,而形成一宗派。其學說主要在闡明一切現(xiàn)象。因心識才存在;無心識則無現(xiàn)象之理。唐武宗滅法,因典籍慘遭焚毀從此一蹶不振。也稱為「唯識宗」。
《國語辭典》:六法  拼音:liù fǎ
1.憲、刑、民、商事法及刑事訴訟、民事訴訟法的總稱。
2.南朝齊。謝赫《古畫品錄》中,品評人物畫的六項標準: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模移寫。后來此六種法則廣為應用于山水或花鳥等題材。后代評論家對于六法的先后次序,也有不同的主張,不論如何,六法已經成為中國畫習慣性的代名詞。
3.佛教稱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為「六法」。宋。沈遘〈章獻皇太后忌日齋文〉:「伏愿往憑六法,超脫五門。」
《國語辭典》:法理  拼音:fǎ lǐ
1.法律與情理?!稌?。呂刑》「惟察惟法,其審克之」句下漢??装矅?。傳:「惟當清察罪人之辭,附以法理,其當詳審能之?!埂逗鬂h書。卷七六。循吏傳。王渙傳》:「其冤嫌久訟,歷政所不斷,法理所難平?!?br />2.法律的原理。如立法立義、法律秩序所包含之各種原理或原則等?!稏|觀漢記。卷一一。張禹傳》:「明帝以其明達法理,有張釋之風,超遷非次,拜廷尉。」
3.條理,事物的道理?!锻醭?。論衡。骨相》:「非徒富貴貧賤有骨體也,而操行清濁亦有法理。」
4.佛教所闡述的道理?!稌x書。卷六五。王導傳》:「時有外國沙門名提婆,妙解法理,為珣兄弟講毗曇經?!?/div>
《漢語大詞典》:銅馬法(銅馬法)
按照馬的骨法鑄成的銅馬模型。東觀漢記·馬援傳:“ 孝武帝 時,善相馬者 東門京 鑄作銅馬法獻之,立馬於 魯班門 外,更名曰 金馬門 ,臣既備數(shù)家骨法,以所得 駱越 銅鑄以為馬,高三尺五寸,圍四尺五寸,詔置馬 德陽殿 下。” 金 元好問 《雜詩》之一:“區(qū)區(qū)銅馬法,徒識牝與驪?!?/div>
《漢語大詞典》:常州畫派(常州畫派)
清 武進 人 惲格 首創(chuàng),以沒骨法寫生,一洗時習,海內學者宗之,時號常州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