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卷九十五
《謝承·后漢書》:鄭弘為臨淮太守,行春,有兩白鹿隨車,俠轂而行。弘怪問主簿黃國:「鹿為吉兇?」國拜賀曰:「聞三公車輜畫作鹿。明府當(dāng)為宰相?!购牍麨樘尽?/span>
《晉書》卷九十八〈桓溫列傳〉~257~
時殷浩至洛陽修復(fù)園陵,經(jīng)涉數(shù)年,屢戰(zhàn)屢敗,器械都盡。溫復(fù)進(jìn)督司州,因朝野之怨,乃奏廢浩,自此內(nèi)外大權(quán)一歸溫矣。溫遂統(tǒng)步騎四萬發(fā)江陵,水軍自襄陽入均口,至南鄉(xiāng),步自淅川以征關(guān)中,命梁州刺史司馬勛出子午道。別軍攻上洛,獲苻健荊州刺史郭敬,進(jìn)擊青泥,破之。健又遣子生、弟雄眾數(shù)萬屯峣柳、愁思堆以距溫,遂大戰(zhàn),生親自陷陣,殺溫將應(yīng)誕、劉泓,死傷千數(shù)。溫軍力戰(zhàn),生眾乃散。雄又與將軍桓沖戰(zhàn)白鹿原,又為沖所破。雄遂馳襲司馬勛,勛退次女媧堡。溫進(jìn)至霸上,健以五千人深溝自固,居人皆安堵復(fù)業(yè),持牛酒迎溫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圖今日復(fù)見官軍!」初,溫恃麥?zhǔn)?,取以為軍資,而健芟苗清野,軍糧不屬,收三千馀口而還。帝使侍中黃門勞溫于襄陽。
《世說新語》上卷下《文學(xué)》
「劉伶著《酒德頌》,意氣所寄。」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引《名士傳》曰:「伶字伯倫,沛郡人。肆意放蕩,以宇宙為狹。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隨之,云:『死便掘地以埋?!煌聊拘魏。塾我皇??!?/span>
例句
伯倫每置隨身鍤,元亮先為自祭文。莫道高風(fēng)無繼者,一千年內(nèi)有崔君。
邴原雖不無端醉,也愛臨風(fēng)從鹿車。
《春秋左傳·文公十七年》
「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向能擇?!箷x·杜預(yù)注:「以德加已,則以人道相事。言急則欲蔭薅于楚,如鹿赴險。」
典故 蕉中鹿
夢蕉鹿
蕉中夢
藏蕉夢
分鹿夢
蕉中覆
夢中得鹿
夢中蕉鹿
求鹿夢
士師分鹿
蕉邊夢
蕉隍訟
驚心蕉鹿
夢里士師
夢中案鹿
分鹿覆蕉
鹿蕉訟
《列子集釋》卷三〈周穆王篇〉~07~
鄭人有薪于野者,偶駭鹿,御而擊之,斃之。恐人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順涂而詠其事。傍人有聞?wù)?,用其言而取之。既歸,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夢得鹿而不知其處;吾今得之,彼直真夢矣。」室人曰:「若將是夢見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夢真邪?」夫曰:「吾據(jù)得鹿,何用知彼夢我夢邪?」薪者之歸,不厭失鹿。其夜真夢藏之之處,又夢得之之主。爽旦,案所夢而尋得之。遂訟而爭之,歸之士師。士師曰:「若初真得鹿,妄謂之夢;真夢得鹿,妄謂之實。彼真取若鹿,而與若爭鹿。室人又謂夢仞人鹿,無人得鹿。今據(jù)有此鹿,請二分之。」以聞鄭君。鄭君曰:「嘻!士師將復(fù)夢分人鹿乎?」訪之國相。國相曰:「夢與不夢,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覺夢,唯黃帝孔丘。今亡黃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師之言可也。」
《謝承后漢書》卷二〈鄭弘傳〉~38~
鄭弘為臨淮太守,消息繇賦,政不煩苛,修身率下,臨事詳慎。行春天旱,隨車致雨。有兩白鹿方道,夾轂而行。弘怪問主簿黃國曰:「鹿為吉為兇?」國拜賀曰:「聞三公車轓畫作鹿,明府必為宰相?!购蠛牍麨樘尽?/span>
典故榮期樂
榮啟樂
榮期三樂
老帶索
榮公樂
榮公三樂
鹿裘高士
啟期樂
帶索榮
啟期傳意
榮先生老
四樂不言三
嗜琴啟期
相關(guān)人物孔子
《列子集釋》卷一〈天瑞篇〉~22~
孔子游于太山,見榮啟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孔子問曰:「先生所以樂,何也?」對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己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終也,當(dāng)何憂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寬者也?!?/span>
《說苑》卷十七〈雜言〉~59~
孔子見榮啟期,衣鹿皮裘,鼓瑟而歌??鬃訂栐唬骸赶壬螛芬玻俊箤υ唬骸肝針飞醵?。天生萬物唯人為貴,吾既已得為人,是一樂也。人以男為貴,吾既已得為男,是二樂也。人生不免襁褓,吾年已九十五,是三樂也。夫貧者士之常也,死者民之終也,處常待終,當(dāng)何憂乎?」
典故折五鹿
折五鹿角
折群儒角
五鹿角折
岳鹿折來
《漢書》卷六十七〈楊胡朱梅云列傳·朱云〉~293~
是時,少府五鹿充宗貴幸,為梁丘易。自宣帝時善梁丘氏說,元帝好之,欲考其異同,令充宗與諸易家論。充宗乘貴辯口,諸儒莫能與抗,皆稱疾不敢會。有薦云者,召入,攝??登堂,抗首而請,音動左右。既論難,連拄五鹿君,故諸儒為之語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刽硎菫椴┦?。
《西京雜記》卷二~077~
長安有儒生曰惠莊、聞朱云折五鹿充宗之角。乃嘆息曰栗犢反能爾邪。吾終恥溺死溝中。遂裹糧從云。云與言。莊不能對。逡巡而去。拊心謂人曰吾口不能劇談。此中多有。
《昭明文選》卷五十二〈論二·王命論〉~2264~
世俗見高祖興于布衣,不達(dá)其故,以為適遭暴亂,得奮其劍,游說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唐·李善注引太公《六韜》曰:「取天下若逐野鹿,得鹿,天下共分其肉?!?/span>
典故 姑蘇麋鹿
荒臺麋鹿
麋鹿荒臺
麋鹿姑蘇
麋鹿呦呦
聚麋鹿
鹿走姑蘇
吳宮麋鹿
蘇臺鹿走
吳臺草
鹿登臺榭
鹿豕銜枯薺
鹿游唐苑
麋鹿泣姑蘇
麋鹿上高臺
濕楚臣衣
臺荒麋跡
吳臺游鹿
野鹿上高臺
姑蘇鹿戲
姑蘇蔓草
荊棘堪傷
路走姑蘇臺
濕楚衣
吳苑走鹿麋
香徑走麋鹿
游鹿
游鹿銜花
相關(guān)人物伍員(字子胥)
劉安(淮南王)
《史記》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傳〉~3085~
王坐東宮,召伍被與謀,曰:「將軍上?!贡粣澣辉唬骸干蠈捝獯笸?,王復(fù)安得此亡國之語乎!臣聞子胥諫吳王,吳王不用,乃曰:『臣今見麋鹿游姑蘇之臺也。』今臣亦見宮中生荊棘,露沾衣也?!?/span>
《吳越春秋》卷九〈勾踐陰謀外傳·勾踐十三年〉
子胥曰:「臣聞狼子有野心,仇讎之人不可親。夫虎不可喂以食,蝮蛇不恣其意。今大王捐國家之福,以饒無益之讎,棄忠臣之言,而順敵人之欲,臣必見越之破吳,豸鹿游于姑胥之臺,荊榛蔓于宮闕。愿王覽武王伐紂之事也?!?/span>
例句
可憐荒堞晚冥濛,麋鹿呦呦達(dá)遺址。
桑田東海變,麋鹿姑蘇游。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蘇臺。
姑蘇臺下草,麋鹿暗生麑。
兩地干戈連越絕,數(shù)年麋鹿臥姑蘇。
鴟鸮悲東國,麋鹿泣姑蘇。
露積吳臺草,風(fēng)入郢門楸。
別有吳臺上,應(yīng)濕楚臣衣。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魏詩》卷六〈曹植·樂府·飛龍篇〉~42~
晨游泰山,云霧窈窕。忽逢二童,顏色鮮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我知真人,長跪問道。
例句
別君去時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典故龐居士
鹿門龐
鹿門期
隱鹿門
采藥名山
鹿門妻子
歸鹿門
采藥鹿門
采藥不返
城郭休過
采龐公藥
采藥龐公
從德公
龐家活計
偕隱鹿門
老龐攜家
相關(guān)人物龐公
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下
龐公者,南郡襄陽人也,居峴山之南,未嘗入城府,夫妻相敬如賓。荊州刺史劉表延請不能屈,乃就候之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龐公笑曰:「鴻鵠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棲;黿鼉穴于深淵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棲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挂蜥尭趬派?,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問曰:「先生苦居畎畝,而不肯官祿,后世何以遺子孫乎?」龐公曰:「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遺之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贡韲@息而去。后遂?其妻子登鹿門山,因采藥不反。
例句
何處先賢傳,惟稱龐德公。
豈望圖麟閣,惟思臥鹿門。
嘗聞龐德公,家住洞庭水。終身棲鹿門,不入襄陽市。夫君弄明月,滅景清淮里。高蹤邈難追,可與古人比。
他日云壑間,來尋幽居士。
未因乘興去,空有鹿門期。
漢陰有鹿門,滄海有靈查。
劉表雖遺恨,龐公至死藏。
龐公隱時盡室去,武陵春樹他人迷。
龐公任本性,攜子臥蒼苔。
阮籍行多興,龐公隱不還。
龐公不浪出,蘇氏今有之。
為于耆舊內(nèi),試覓姓龐人。
鹿門攜不遂,雁足系難期。
昔者龐德公,未曾入州府。
龐公竟獨往,尚子終罕遇。
龐公采藥去,萊氏與妻行。
渚邊游漢女,桑下問龐公。
龐公嘉遁所,浪跡難追攀。
《毛詩正義·小雅·鹿鳴之什·鹿鳴》~35~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绰锅Q·序〉:「燕群臣嘉賓也?!?/span>
例句
魚意思在藻,鹿心懷食蘋。
鹿鳴驗食野,魚樂知觀濠。
問我棲棲何所適,鄉(xiāng)人薦為鹿鳴客。
呦呦食蘋鹿,常飲清泠川。
相公朝服立,工席歌鹿鳴。禮終樂亦闋,相拜送于庭。
蘋甘謝鳴鹿,罍滿慚罄瓶。
小雅詠鹿鳴,食蘋貴呦呦。
《新唐書》卷四十四〈選舉志上〉~6~
每歲仲冬,州、縣、館、監(jiān)舉其成者送之尚書省;而舉選不繇館、學(xué)者,謂之鄉(xiāng)貢,皆懷牒自列于州、縣。試已,長吏以鄉(xiāng)飲酒禮,會屬僚,設(shè)賓主,陳俎豆,備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因與耆艾敘長少焉。
《孟梁錄》卷三〈士人赴殿試唱名〉
兩狀元差委同年進(jìn)士充本局職事官,措置題名登科錄。帥司差撥六局人員,安撫司關(guān)借銀器等物,差撥妓樂。就豐樓開鹿鳴宴,同年人俱赴,團(tuán)拜于樓下。
《水經(jīng)注疏》卷二十六〈淄水〉~2224~
淄水又西北轉(zhuǎn)徑城西,又東北流與一水合,水出縣東南,俗謂之家桑谷水?!稄恼饔洝访皇ニ??!读邢蓚鳌吩唬骸嘎蛊す?,淄川人也,少為府小吏,才巧,舉手成器,岑山上有神泉,人不能到。小吏白府君,請木工斤斧三十人,作轉(zhuǎn)輪,造縣閣,意思橫生。數(shù)十日,梯道成,上其巔,作祠屋,留止其旁。其二間以自固,食芝草,飲神泉,七十馀年。淄水來山下,呼宗族得六十馀人,命上山,半,水出,盡漂一郡,沒者萬計。小吏辭遣家室,令下山,著鹿皮衣,升閣而去。后百馀年,下賣藥齊市也。其水西北流注淄水。淄水又北出山,謂之萊蕪口,東北流者也?!?/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