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183—1232 【介紹】: 金易州人,初名文純,字知幾。幼穎悟,善草書,能詩,號神童。弱冠入太學,有文名。博通《五經(jīng)》,尤長于《易》、《春秋》。宣宗興定末,試開封府,詞賦得第二名,經(jīng)義居魁首,廷試,以誤落第。后以薦賜進士,授太常寺太祝,遷應奉翰林文字。天興元年,避兵確山,為蒙古兵所俘,病死廣平。中州集
九疇,字知幾,莫州人。三歲識字,七歲能草書,作大字,有及數(shù)尺者,故所至有神童之目。章廟召見,問汝入宮殿中,亦懼怯否。對曰:“君臣父子也,子寧懼父耶?”上大奇之。弱冠住太學,有聲。場屋間南渡后,讀書北陽山中,其詩云:“讀書空山里,落月低巖幽。山鬼語夜半,怪我非巢由?!庇衷疲骸皦咽堪氲蚵?,鐵花繡吳鉤?!笔家怨艑W自力,博通五經(jīng),于《易》、《春秋》為尤長。少時有惡疾,就道士學服氣數(shù)年,疾遂平。又從宛丘張子和學醫(yī),子和以為能得其不傳之妙。大率知幾于學也,專故所得者深。饑寒勞苦人所不能堪者,處之怡然,不以累其業(yè)也。嘗為郾城張伯玉賦透光鏡,欽叔傳之京師,趙禮部大加賞異,貼壁間,坐臥讀之。興定末,府試經(jīng)義第一,詞賦第二,省試亦然,簾試以脫誤下第。知幾先有才名,又連中甲選,天下想望風采,雖牛童馬走亦能道麻九疇姓名。正大三年,右相侯蕭公趙禮部連章薦知幾,可試館職。乃賜盧亞榜第二甲第一人及第,授太祝權(quán)太常博士,應奉翰林文字。知幾天資野逸,高騫自便,與人交,一語不相入,則徑去不返顧,自度終不能與世合。未幾,謝病去。作詩工于賦物,如夏英公篆韻,其詩云:“千狀萬態(tài)了不同,哭鬼號神自茲始。簡如庖羲地上畫,繁如神農(nóng)日中市。圓如有娀乙鳥卵,方如姜嫄巨人履。傾如怒觸不周山,溯如逆上蠶叢水。積如女媧石未煉,碎如昆吾瓦經(jīng)毀。蚩尤旗張尾后曲,黃帝鼎成足下峙。五丈專車斷禹戈,九日橫天落羿矢。流漦不去龍垂髯,銜書忽來鳳挽觜。方相四目辟門闕,夔牛一脛踔階戺。貌似心猜未必然,賴君注釋車南指?!奔啊妒种矙u印章》等詩可見也。字畫正書八分,皆有功,詩最其所長。少時猶失持擇,近詩精深峭刻,似其為人,他文不及也。明昌以來,以神童稱者五人,太原常添壽四歲,作詩云:“我有一卷經(jīng),不用筆寫成。展開無一字,晝夜放光明?!焙虾觿⒆涛臉s六歲有詩云:“鶯花新物態(tài),日月老天公?!眲⑨绮槠邭q被旨賦鳳皇來儀,新恩張漢臣世杰五六歲亦召入賦元妃素羅扇畫梅云:“前村消不得,移向月中栽?!逼浜蟪k[居不出,馀三人者,皆無可稱道,獨知幾能自樹立,一日名重天下,耆舊如閒閒公,且以徵君目之而不名也。壬申歲遇亂,卒,年五十。平山常仲明之子德,葬之小商橋傍近趙莊。
人物簡介
慧照。字大千。永嘉麻氏子。童年駿利異。嘗聞人誦習契經(jīng)。合爪諦聽。長老良公。度為弟子。稟持犯于處之天寧。蟬脫萬緣。力究大事。首謁晦機熙公于凈慈。一日閱員凈語。至頭陀石擲筆峰處。默識懸解。流汗浹背。即腰包。走謁東嶼海公于蘇之薦嚴。反覆辨勘之。師如宜僚擲丸。飛舞空中。東嶼甚嘉之。遂留執(zhí)侍左右。師以為心法既通。不閱修多羅藏。無以闡揚正教。聳人天之聽。乃主藏室。及東嶼遷凈慈。師分座。表儀四眾。天歷戊辰。出世樂清之明慶。升座示眾曰。佛法欲得?,F(xiàn)前莫存。知解縛禪??唇涛疵狻=詾檎系K。何如一物不立。而起居自在乎。所以德山之棒。臨濟之喝。亦有甚不得已爾。聞者說懌而去。至正乙未。遷四明之寶陀。尋宣政院。署師主育王。師憫大法陵夷。孳孳誘掖。不遺馀力。嘗垂三關(guān)語。以驗學者。其一曰。山中猛虎以肉為命。何故不食其子。其二曰。虛空無向背。何緣有南北東西。其三曰。飲乳等四大海水。積骨如毗富羅山。何者是汝最初父母。此第三關(guān)。最為峻切。惜未有契其機者。居九年。退于妙喜。泉上筑室。曰夢庵。因自號夢世叟。掩關(guān)獨處。凝塵滿席弗顧也。一日召門弟子曰。吾將西歸矣。屬后事于住持。約之裕公。沐浴更衣書偈。怡然而逝。時洪武癸丑十月也。壽八十五。臘七十。茶毗。齒睛數(shù)珠不壞。舍利五色。爛然者無算。師三坐道場。有語錄若干卷。師智度沖深。機神坦邁。晝則凝坐。夜則兼修凈業(yè)。真積力久。至于三際不住。覺觀湛然。非言辭之可儗議。且服用儉約。不如恒僧。雖不與時俗低昂。賢士大夫。知其誠實。不事矯飾。多傾心為外護。其遇學徒。一以真率?;蛞允骡柚6暽蛔儎?。出語質(zhì)樸。不尚葩藻。而指意超言外。嗟夫。禪宗至宋季而敝。膠滯局促。無以振拔精明。使直趨覺路。橫川璜公。當斯時。密授天目法印。持降魔杵。樹真正幢。升堂入室者。不翅受靈山付囑。佛法號為中興。橫川之同門。有石林者。奮興實角立東西。共斡化機。西來之道。于斯為盛。師蓋石林之諸孫也。故其死生之際。光明盛大。有如此者。豈無自而然哉。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八
釋慧照,字大千,姓麻氏,永嘉人也。父均,母黃氏,家有積慶,照生寶之,勝摩尼珠。童年聰俊,雅慕超凡,聞人誦習經(jīng)偈,便合爪諦寀。年十五,往依沙門了定于縣之瑞光院。了定者,族從兄也。長老良公知為法器,即剃落為弟子。明年,稟持犯于處之天寧。蟬蛻萬緣,誓究大乘不思議事。首謁晦機熙于杭之凈慈,未契圓證。一日,閱真凈語至頭陀石擲筆峰處,默識懸解,流汗浹背。時東嶼海以石林鞏正派,提倡于蘇之薦嚴,杖錫從之,反覆勘辯,靈機響應,遂留執(zhí)侍。照以為心法既通,不閱脩多羅藏,無以闡揚正教,聳天人之聽,乃主藏室于郡之萬壽。及東嶼遷凈慈,邀照分坐,表儀四眾。元大歷戊辰,始主樂清之明慶,嘗集諸僧伽而誨之曰:“佛法欲得現(xiàn)前,莫存知解,縛禪看教,未免皆為障礙,何如一物不立,而起居自在乎?所以德山之棒,臨濟之喝,亦有甚不得已爾?!甭務哒f懌。至正乙未,遷四明之寶院。先是,寺以搆訟廢,照謂:“訟興在乎辨難太迫?!币惶幹詫挻龋^弗與較。且曰:“我佛得無諍三昧,所以超出群品。我為佛子,可不遵其教?”眾服其化。未幾,行宣政院署照住阿育王山,由是云侶景附,不遠千里。照亦善誘孳孳,不遺馀力。因垂三關(guān)語以驗學者,其一曰:猛虎伺殺為性,何以不食其子?其二曰:虛空無向背,何緣有南北東西?其三曰:飲乳等四海水,積骨如毗富羅山,何者是汝最初父母?語皆峻切,惜未有契其機者。居九年,退于妙喜泉上筑室,曰“夢庵”,因自號為“夢世叟”。掩關(guān)獨處,凝塵滿席,澹然無慮。明洪武癸丑十月朔,詔門弟子曰:“吾將西歸?!痹狡呷眨逶「?,索紙書記,恬然化滅。壽八十五,歷夏七十。經(jīng)三日,荼毗,牙齒數(shù)珠不壞,馀成舍利羅五色爛然。是年十二月九日,葬靈骨于夢庵之后。有語錄若干卷,宋文憲濂為之碑文,詞甚清朗,載在私集曰《護法錄》。
人物簡介
麻漳(1471年—?),字汝清,號恒巖,山西行都司官籍大同縣人。山西鄉(xiāng)試第七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會試第二百十九名,登第三甲第一百四十九名進士。刑部觀政,授官禮部主事,謫州同知,致仕。
人物簡介
麻濟邦(1518年—?),字子忠,陜西延安府綏德州軍籍山西石州人。陜西鄉(xiāng)試第十四名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式庚戌科會試第一百十七名,三甲第五十五名進士。
人物簡介
【生卒】:1534—1591 【介紹】: 明陜西慶陽人,字伯真,號慶川。嘉靖四十四年進士。任御史,有清操。官終湖廣按察使。維基
麻永吉(1534年—1591年),字伯貞,號慶川,陜西慶陽衛(wèi)右所軍籍。治《春秋》,七月十八日生,行一,由國子生中式陜西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經(jīng)魁),會試中式第十六名,年二十九歲中式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第三甲第三百零五名進士。吏部觀政,改翰林院庶吉士,隆慶元年(1567年)三月授江西道御史,六月差巡鹽兩浙,萬歷二年(1574年)十一月復除浙江道,閏十二月巡視京營,四年三月巡按山東。萬歷五年(1577年)正月,升山西潞安府知府,十年三月升山西副使,十三年二月升本省右參政,十五年六月升四川按察使,十七年七月補湖廣按察使,十八年十二月告病。
人物簡介
【生卒】:?—1643 【介紹】: 明陜西慶陽人,字立軒。麻永吉子。萬歷三十五年進士。任兵科給事中,敢于言事,屢有舉劾。乞假歸,被劾以依附東林黨人,謫知山西按察知事。天啟間累遷太常,為魏忠賢黨劾去。崇禎初復官,致仕家居。十六年,李自成破慶陽,死之。維基
麻僖(1579年—1643年),字淳甫,號立軒,陜西慶陽衛(wèi)(今甘肅)人,軍籍,同進士出身。父麻永吉,字伯貞,號慶川,官至湖廣按察使,以為官清廉,堅守節(jié)操而聞名于世。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中丙午科陜西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次年聯(lián)捷丁未科同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改兵科給事中。代王長子朱鼎渭舉發(fā)其父廢長立幼,麻僖彈劾代王目無君長、鼎渭心無父母。萬歷四十年(1612年)上疏陳納諫諍、舉枚卜、補大僚、登遺佚、速考選等事,諫章被太監(jiān)扣壓未報。后又上疏,指斥國防虛弱、軍備廢弛等弊端。建議墾荒屯田、充實邊餉等策略,皆未被采納。遼東巡撫楊鎬請求重新任用李如梅做大將,麻僖建言改用張承蔭,承蔭還未到任而鎮(zhèn)遠堡、曹莊等地相繼淪陷,楊鎬均不據(jù)實以報,被麻僖上兩道奏疏彈劾,楊鎬遂辭職歸鄉(xiāng)。后來與同僚孫振基等人彈劾熊廷弼殺人媚人,又說湯賓尹錄用韓敬為狀元,很明顯是在暗中說人情、行賄勾通官吏。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被誣陷依附東林黨,貶官山西按察知事。天啟二年(1622年)起用任兵部主事,歷任尚寶司丞、尚寶司少卿、太常寺少卿。天啟五年(1625年)五月,遭閹黨彈劾落官。崇禎初年(1628年)官復原職,不久致仕家居。崇禎十六年(1643年)冬,李自成攻陷慶陽城,麻僖與叔伯子侄同死者四十馀人。守道段復興、知府董琬、推官靳圣居也死于此難。
人物簡介
葉德輝(1864年—1927年4月11日),字煥彬,一字漁水,號郋園,一號直山,自署朱亭山民、麗廔主人。因出過天花又稱葉麻子。湖南湘潭人,籍貫江蘇吳縣(今蘇州市)。為清末至中華民國初期的著名學者,也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守舊派——“翼教派”的領(lǐng)袖。葉德輝的父親葉雨村于太平天國時從江蘇吳縣遷居湖南長沙經(jīng)商,為了應考科舉,葉家捐銀200兩取得湘潭縣籍。葉家世居于坡子街,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據(jù)《申報》在1913年報導,坡子街為葉氏父子營業(yè)的地方,葉父任本街團總。父歿,族人推舉葉德輝接替,并任全城商團團長。葉德輝八歲入學,學習《四書》、《說文解字》、《資治通鑒》等古學。十七歲就讀岳麓書院,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舉人,光緒十八年(1892年)中進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學習,授吏部主事,但他到任不久,便以乞養(yǎng)為名,要求開缺回籍,從此不再任官。葉德輝曾與他的太老師王先謙一起反對維新變法,贊成復辟君主制。1915年8月,當籌安會發(fā)起討論改變國體,葉德輝即在湖南長沙組織籌安會分會,鼓吹恢復帝制。1927年4月11日,湖南農(nóng)工商學各界團體在長沙召開「農(nóng)民協(xié)會公審大會」,以「封建馀孽、豪紳領(lǐng)袖」的罪名,將葉在瀏城橋門外的識字嶺槍決。然認為,葉德輝是由受共產(chǎn)黨控制的國民黨湖南省黨部授權(quán)成立特別法庭判處死刑的。其子葉尚農(nóng)寫給日人松崎柔甫的信(刊橋川時雄編「文字同盟」第5號)道出其父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