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企羨〉~630~
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作兩髻、葛裙、策杖,路邊窺之,嘆曰:「人言阿龍超,阿龍故自超?!共挥X至臺(tái)門。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阿龍,丞相小字?!?/span>
典故 妾換馬
換佳人
赤驥換青娥
換馬邯鄲娼
換美妾
嬌姿駿骨
駿馬換蛾眉
愧青驪
龍媒欲換
驄子換
駿馬換妾
行雨水換追風(fēng)
相關(guān)人物曹彰
唐·李冗《獨(dú)異志》卷中
后魏曹彰性倜儻,偶逢駿馬愛之,其主所惜也。彰曰:「予有美妾可換,惟君所選。」馬主因指一妓,彰遂換之。馬號(hào)曰「白鶻」。后因獵,獻(xiàn)于文帝。
《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雜曲歌辭十三·愛妾換馬〉
《樂府解題》曰:「《愛妾換馬》,舊說淮南王所作,疑淮南王即劉安也?!构呸o今不傳。
例句
千金駿馬換少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豹錢驄子能擎舉,兼著連乾許換無。
典故 前魚泣
安陵與龍陽
懷猜非后釣
泣船魚
棄?mèng)~感淚
泣煎魚
相關(guān)人物龍陽君
《戰(zhàn)國(guó)策》卷二十五《魏策四》
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馀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duì)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涕出?」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duì)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四海之內(nèi),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魏王曰:「誤!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于是布令于四境之內(nèi)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簡(jiǎn)釋
前魚:喻失寵。唐劉得仁《長(zhǎng)信宮》:“一從悲畫扇,幾度泣前魚。”
例句
一從悲畫扇,幾度泣前魚。
前魚不解泣,共輦豈關(guān)羞。
重遠(yuǎn)豈能慚沼鵠,棄前方見泣船魚。
《后漢書》卷六十二〈荀韓鐘陳列傳·荀淑 〉~2049~
荀淑字季和,潁川潁陰人,荀卿十一世孫也。少有高行,博學(xué)而不好章句,多為俗儒所非,而州里稱其知人。安帝時(shí),徵拜郎中,后再遷當(dāng)涂長(zhǎng)。去職還鄉(xiāng)里。當(dāng)世名賢李固、李膺等皆師宗之。及梁太后臨朝,有日食地震之變,詔公卿舉賢良方正,光祿勛杜喬、少府房植舉淑對(duì)策,譏刺貴倖,為大將軍梁冀所忌,出補(bǔ)朗陵侯相。蒞事明理,稱為神君。頃之,棄官歸,閑居養(yǎng)志。產(chǎn)業(yè)每增,輒以贍宗族知友。年六十七,建和三年卒。李膺時(shí)為尚書,自表師喪。二縣皆為立祠。有子八人:儉,緄,靖,燾,汪,爽,肅,專,并有名稱,時(shí)人謂之「八龍」
例句
雄推三虎賈,群擢八龍荀。
荀氏八龍唯欠一,桓山四鳳已過三。
嵇鶴元無對(duì),荀龍不在夸。
伯仲盡時(shí)賢,平輿與潁川。
王家千里后,荀氏八龍先。
家傳七豹貴,人擅八龍奇。
八龍三虎儼成行,瓊樹花開鶴翼張。
八龍乘慶重,三虎遞朝歸。
空愧荀家好兄弟,雁來魚去是因緣。
荀家兄弟來還去,獨(dú)倚欄干花露中。
典故 漢飛將
醉尉呵
醉尉嗔
龍城守
灞陵老將
灞亭誰畏李將軍
耽酒尉
犯夜醉歸
呵止故將軍
輕鞭犯夜
亭逢李廣騎
小尉呵
夜行觸尉
醉尉怒呵
灞陵故將軍
困醉尉
輕鞍犯夜
亭逢李廣
醉尉呵李廣
相關(guān)人物李廣
《史記》卷一百九〈李將軍列傳〉~287~
頃之,家居數(shù)歲。廣家與故潁陰侯孫屏野居藍(lán)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閒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刮驹唬骸附駥④娚胁坏靡剐?,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居無何,匈奴入殺遼西太守,敗韓將軍,后韓將軍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即請(qǐng)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hào)曰「漢之飛將軍」,避之?dāng)?shù)歲,不敢入右北平。
《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列傳·李廣列傳〉~2443~
數(shù)歲,與故潁陰侯屏居藍(lán)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刮驹唬骸附駥④娚胁坏靡剐?,何故也!」宿廣亭下。居無何,匈奴入遼西,殺太守,敗韓將軍。韓將軍后徙居右北平,死。于是上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請(qǐng)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上書自陳謝罪。上報(bào)曰:「將軍者,國(guó)之爪牙也。司馬法曰:『登車不式,遭喪不服,振旅撫師,以征不服;率三軍之心,同戰(zhàn)士之力,故怒形則千里竦,威振則萬物伏;是以名聲暴于夷貉,威棱憺乎鄰國(guó)』夫報(bào)忿除害,捐殘去殺,朕之所圖于將軍也;若乃免冠徒跣,稽顙請(qǐng)罪,豈朕之指哉!將軍其率師東轅,彌節(jié)白檀,以臨右北平盛秋?!箯V在郡,匈奴號(hào)曰「漢飛將軍」,避之,數(shù)歲不入界。
簡(jiǎn)釋
故將軍:指舊時(shí)之將軍,或喻失勢(shì)之人。宋陸游《余為成都帥師參議成將軍漢卿相從無虛日為賦此詩》:“山中豈識(shí)故將軍,但怪英姿凜不群?!?/p>
灞陵夜獵:指舊有權(quán)位已失,受人欺侮。唐李商隱《少年》:“灞陵夜獵隨田竇,不識(shí)寒郊自轉(zhuǎn)蓬。”
飛將:指李廣?;蚍褐蛤斢律茟?zhàn)的將軍。唐王昌齡拙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p>
醉尉:指勢(shì)利小人。唐杜甫《南極》:“亂離多醉尉,愁殺李將軍。”
例句
日暮灞陵原上獵,李將軍是故將軍。
亂離多醉尉,愁殺李將軍。
亭逢李廣騎,門接邵平瓜。
灞陵老將無功業(yè),猶憶當(dāng)時(shí)夜獵歸。
伊陽耽酒尉,朗詠?zhàn)硇研隆?
霸陵無醉尉,誰滯李將軍。
朱門無復(fù)張公子,灞亭誰畏李將軍。
雪滿衣裳冰滿須,曉隨飛將伐單于。
漢家飛將下天來,馬箠一揮門洞開。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chǎng)匹馬遠(yuǎn)。
行聞漢飛將,還向皋蘭宿。
嘗聞漢飛將,可奪單于壘。
誰憐李飛將,白首沒三邊。
身承漢飛將,束發(fā)即言兵。
故老思飛將,何時(shí)議筑壇。
弟兄間世真飛將,貔虎歸時(shí)似故鄉(xiāng)。
虜塵如霧昏亭障,隴首年年漢飛將。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飛將下天來,奇謀閫外裁。
鐵嶺探人迷鳥道,陰山飛將濕貂裘。
雙旌漢飛將,萬里授橫戈。
典故 南山虎
射殺白額虎
除白額
江中斬蛟
斬龍子
周處除三害
周處刀
不經(jīng)異興里
挾劍長(zhǎng)橋
周處殺蛟
周侯斬蛟
相關(guān)人物周處
《晉書》卷五十八〈周處列傳〉~569~
周處字子隱,義興陽羨人也。父魴,吳鄱陽太守。處少孤,未弱冠,膂力絕人,好馳騁田獵,不脩細(xì)行,縱情肆欲,州曲患之。處自知為人所惡,乃慨然有改勵(lì)之志,謂父老曰:「今時(shí)和歲豐,何苦而不樂耶?」父老嘆曰:「三害未除,何樂之有!」處曰:「何謂也?」答曰:「南山白額猛獸,長(zhǎng)橋下蛟,并子為三矣?!固幵唬骸溉舸藶榛迹崮艹?。」父老曰:「子若除之,則一郡之大慶,非徒去害而已?!固幠巳肷缴錃⒚瞳F,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數(shù)十里,而處與之俱,經(jīng)三日三夜,人謂死,皆相慶賀。處果殺蛟而反,聞鄉(xiāng)里相慶,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yún)菍ざ?。時(shí)機(jī)不在,見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將無及?!乖圃唬骸腹湃速F朝聞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處遂勵(lì)志好學(xué),有文思,志存義烈,言必忠信克己。期年,州府交辟。仕吳為東觀左丞。孫皓末,為無難督。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自新〉~627~
周處年少時(shí),兇彊俠氣,為鄉(xiāng)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跡虎,并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蛘f處殺虎斬蛟,實(shí)冀三橫唯馀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shù)十里,處與之俱。經(jīng)三日三夜,鄉(xiāng)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骨搴釉唬骸腹湃速F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lì),終為忠臣孝子。
簡(jiǎn)釋
周處殺蛟:指英勇過人。為民除害。馬君武《從軍行》:“周處殺三蛟,項(xiàng)籍力扛鼎?!?/p>
例句
況是無三害,弦歌初政成。
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yún)翘稊佚堊印?
誰看挾劍赴長(zhǎng)橋,誰看浸發(fā)題春竹。
周處長(zhǎng)橋役,侯調(diào)短弄哀。
射殺中山白額虎,肯數(shù)鄴下黃須兒。
溪畔維舟問戴星,此中三害有圖經(jīng)。
典故 蘇子卿
白發(fā)丹心
嚙雪
節(jié)旄落盡
蘇武歸
牧羝人
白頭蘇武
蘇卿持節(jié)
餐氈雪
嚙氈
蘇武窖
蘇武氈
蘇子節(jié)
子卿持節(jié)
海上看羊
十九年歸
殘氈擁雪
看羊?qū)賴?guó)
牧羝雖乳
屬國(guó)餐氈
蘇武看羊
雪窖羝羊
北海朱旄
餐毛
啖雪龍庭
羝乳年
窖里雪氈
乳羝屬國(guó)
塞北驅(qū)羊
屬國(guó)氈
蘇君
蘇郎臥處
蘇郎有節(jié)
蘇卿執(zhí)
蘇武爭(zhēng)禁十九秋
雪里餐氈
陰山海上窖群中
子卿白首
子卿全漢節(jié)
漢節(jié)支持
牧羊攏漠
蘇卿牧羝
蘇武在天山
握雪餐
誤了殘氈擁雪
子卿
相關(guān)人物劉徹(漢武帝)
蘇武
參考典故蘇武封薄
《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列傳·蘇建·(子)蘇武〉~2459~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時(shí)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guó)等,前后十馀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盡歸漢使路充國(guó)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兮湃司?。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芍浣K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莸?,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實(shí)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積五六年,單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于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馀,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后,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fù)窮厄。……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詔武奉一太牢謁武帝園廟,拜為典屬國(guó),秩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qū)。?;?、徐圣、趙終根皆拜為中郎,賜帛各二百匹。其馀六人老歸家,賜錢人十萬,復(fù)終身。常惠后至右將軍,封列侯,自有傳。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彊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
簡(jiǎn)釋
羝乳:指無法辦到之事。元袁桷《題郝伯常雁足》:“不須羝乳終回漢,肯學(xué)雞鳴詐度關(guān)。”
蘇武節(jié):喻忠臣出使,寧死不屈。唐戎昱《聞?lì)伾袝葙\中》:“能持蘇武節(jié),不受馬超勛?!?/p>
例句
握雪海上餐,拂沙隴頭寢。
就烹感漢使,握節(jié)悲陽秋。
遂州城中漢節(jié)在,遂州城外巴人稀。
志氣已曾明漢節(jié),功名猶自滯吳鉤。
聞君棄孤城,猶自握漢節(jié)。
還將今夜意,西海話蘇君。
可嗟牧羊臣,海上久為客。
能持蘇武節(jié),不受馬超勛。
幽囚蘇武節(jié),棄市仲由纓。
蘇武天山上,田橫海島邊。
蔡琰沒去造胡笳,蘇武歸來持漢節(jié)。
燕山蘇武上,海島田橫住。
丁零蘇武別,疏勒范羌?xì)w。
蘇武卻生返,鄧通終死饑。
游人一聽頭堪白,蘇武爭(zhēng)禁十九年。
前軍蘇武節(jié),左將呂虔刀。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賈生對(duì)鵩傷王傅,蘇武看羊陷賊庭。
疑比莊周夢(mèng),情如蘇武歸。
節(jié)異蘇卿執(zhí),弦殊蔡女彈。
鐘儀琴未奏,蘇武節(jié)猶新。
塞北草生蘇武泣,隴西云起李陵悲。
停驂一顧猶魂斷,蘇武爭(zhēng)禁十九年。
輕猛李陵心,摧殘?zhí)K武節(jié)。
蘇卿持節(jié)終還漢,葛相行師自渡瀘。
子卿猶奉使,常向節(jié)旄看。
始笑子卿心計(jì)失,徒看海上節(jié)旄稀。
蘇武執(zhí)節(jié)歸,班超束書起。
閑殺何從事,傷哉蘇子卿。
《淮南子》卷十五《兵略訓(xùn)》
「故上將之用兵也,上得天道,下得地利,中得人心?!^天數(shù)者,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箹|漢·高誘注:「角、亢為青龍,參、井為白虎,星、張為朱雀,斗、牛為玄武。用兵軍者,右參、井,左角、亢,背斗、牛,向星、張,此順北斗之銓衡也。」
典故 豫且網(wǎng)
魚服困
豫且困
豫且制
魚服訴
相關(guān)人物豫且
《藝文類聚》卷九十六〈鱗介部上·龍〉~662~
《說苑》曰:吳王欲從民飲酒。子胥諫曰:「不可。昔日白龍下清泠之淵,化為魚,漁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龍上訴天帝。天帝曰:『當(dāng)是之時(shí),若安置而形?!粚?duì)曰:『我化為魚,固人之所射也。豫且何罪?今君棄萬乘之位,而從布衣之士飲酒,臣恐有豫且之患?!煌跄酥?。」
簡(jiǎn)釋
魚服困:指落難,或運(yùn)氣不佳而遇到災(zāi)禍。清趙翼《淮陰釣臺(tái)》:“與噲伍憐魚服困,假齊王伏狗烹災(zāi)?!?/p>
典故漁人犯白龍
白龍?jiān)デ抑?/div>
相關(guān)人物伍員(字子胥)
豫且
漢·劉向《說苑》卷九《正諫》
吳王欲從民飲酒,伍子胥諫曰:「不可。昔白龍下清泠之淵,化為魚,漁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龍上訴天帝。曰:『當(dāng)是之時(shí),若安置而形?』白龍對(duì)曰:『我下清泠之淵,化為魚?!惶斓墼唬骸呼~固人之所射也,豫且何罪!』夫白龍,天帝貴畜也;豫且,宋國(guó)之賤臣也。白龍不化,豫且不射。今棄萬乘之位而從布衣之士飲酒,臣恐其有豫且之患矣。」王乃止。
例句
白龍改常服,偶被豫且制。
且貪原獸輕黃屋,寧畏漁人犯白龍。
典故白馬公孫
白馬高談
相關(guān)人物公孫龍
《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列傳》
「公孫龍善為堅(jiān)白之辯?!鼓铣?#183;裴骃《史記集解》引漢·劉向《別錄》:「公孫龍及其徒綦毋子之屬,論『白馬非馬』之辯,以問鄒子?!埂豆珜O龍子·跡府》:「公孫龍,六國(guó)時(shí)辯士也。疾名實(shí)之散亂,因資材之所長(zhǎng),為「守白」之論。假物取譬,以『守白』辯,謂白馬為非馬也。白馬為非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則形不當(dāng)與;言形,則色不宜從。今合以為物,非也。如求白馬于?中,無有,而有驪色之馬;然不可以應(yīng)有白馬也。不可以應(yīng)有白馬,則所求之馬亡矣,亡則白馬竟非馬。欲推是辯,以正名實(shí),而化天下焉?!?/span>
《呂氏春秋》卷十八《審應(yīng)覽·淫詞》
「孔穿、公孫龍相與論于平原君所,深而辯。」東漢·高誘注:「辯,說也。若乘白馬禁不得度關(guān),因言馬白非白馬,此之類也。」
例句
白馬公孫何處去,青牛老人更不還。
白馬高譚去,青牛真氣來。
典故白水龍飛
白水興漢光
龍飛光武
相關(guān)人物劉秀(漢光武帝)
《昭明文選》卷四東漢·張平子(衡)《南都賦》
「夫南陽者,真所謂漢之舊都者也。遠(yuǎn)世則劉后甘厥龍醢,視魯縣而來遷,奉先帝而追孝,立唐祀乎堯山,固靈根于夏葉,終三代而始蕃,非純德之宏圖,孰能揆而處旃。近則考侯思故,匪居匪寧,穢長(zhǎng)沙之無樂,歷江湘而北征,曜朱光于白水,會(huì)九世而飛榮。」「唐·李善注:《東觀漢記》曰:『考侯仁徙封南陽白水鄉(xiāng)?!挥衷唬骸菏雷婀馕浠实?,高祖九世孫。』」
《昭明文選》卷三《東京賦》
「我世祖忿之,乃龍飛白水,鳳翔參墟?!谷龂?guó)吳·薛綜注:「白水,謂南陽白水縣也,世祖所起之處也。初為更始大司馬,討王郎于河北,北為參、虛分野。龍飛鳳翔,以喻圣人之興也。」
例句
赤眉立盆子,白水興漢光。
白水龍飛已幾春,偶逢遺跡問耕人。
典故 元龍湖海
湖海元龍
百尺高樓
高樓百尺
樓高百尺
湖海興
元龍意氣
臥元龍
問田舍
臥百尺樓
元龍床
高臥元龍
樓上元龍
笑求田
百尺高眠
陳登豪氣
大床獨(dú)臥
高枕元龍
亂世求田
求舍問田
臥床高
小床臥客
大床
裘田計(jì)
玄德對(duì)臥
相關(guān)人物劉備
許汜
陳登
《三國(guó)志》卷七〈魏書·呂布傳·陳登〉
陳登者,字元龍,在廣陵有威名。又掎角呂布有功,加伏波將軍,年三十九卒。后許汜與劉備并在荊州牧劉表坐,表與備共論天下人,汜曰:「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備謂表曰:「許君論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為善士,不宜虛言;欲言是,元龍名重天下。」備問汜:「君言豪,寧有事邪?」汜曰:「昔遭亂過下邳,見元龍。元龍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箓湓唬骸妇袊?guó)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guó)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dāng)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表大笑。備因言曰:「若元龍文武膽志,當(dāng)求之于古耳,造次難得比也?!?/span>
簡(jiǎn)釋
上下床:慢待客人。清趙翼《題間游草后》之一:“共知殷浩宜高閣,偏伴陳登臥下床?!?/p>
樓上元龍:指尊貴之人。金元好問《寄希顏》之二:“山頭杜甫長(zhǎng)年瘦,樓上元龍先日豪?!?/p>
例句
昨日臨川謝病還,求田問舍獨(dú)相關(guān)。
遙想荊州人物論,幾回中夜惜元龍。
《周禮·春官·大司樂》
陰竹之管,龍門之琴瑟。
《昭明文選》卷三十四漢·枚叔(乘)《七發(fā)》
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中郁結(jié)之輪菌,根扶疏以分離。上有千仞之峰,下臨百丈之溪,湍流?波,又澹淡之,其根半死半生?!谑潜城锷娑?,使琴摯斫斬以為琴。
例句
久擅龍門質(zhì),孤竦嶧陽名。
何言嶧山樹,還似半心生。
可憐半死龍門樹,懊惱春風(fēng)作底來。
昔慕能鳴雁,今憐半死桐。
尚錯(cuò)雄鳴管,猶傷半死心。
河漢重泉夜,梧桐半樹春。
哀響云合來,清馀桐半死。
典故錦纜龍舟
半作帆
錦帆龍舟
龍艘錦纜
紋錦制帆
長(zhǎng)堤帆影
采繩纖手
《隋書》卷二十四〈食貨志〉~686~
又造龍舟鳳艒,黃龍赤艦,樓船篾舫。募諸水工,謂之殿腳,衣錦行?,執(zhí)青絲纜挽船,以幸江都。帝御龍舟,文武官五品已上給樓船,九品已上給黃篾舫,舳艫相接,二百馀里。
《大業(yè)拾遺記》
大業(yè)十二年,煬帝將幸江都,命越王侑留守東都。宮女半不隨駕,爭(zhēng)泣留帝,言遼東小國(guó),不足以煩大駕,愿擇將征之。攀車留借,指血染鞅,帝意不回,因戲飛白題二十字,賜守宮女云:我夢(mèng)都好,征遼亦偶然。但存顏色在,離別只今年。車駕既行,師徒百萬前驅(qū)。大橋未就,則命云屯將軍麻叔謀浚黃河入汴堤,使勝巨艦。叔謀禦命甚酷,以鐵腳木鵝試彼淺深。鵝止,謂浚河之夫不忠,隊(duì)伍死冰下。至今兒啼聞人言麻胡來,即止。其訛言畏人皆若是。帝離都旬日,幸宋何妥所進(jìn)車。車前只輪高廣,疏釘為刃。后只輪庳下,以柔榆為之,使滑勁不滯。使牛禦馬(車名)自都抵汴郡。日進(jìn)禦女車。車<車憲>垂鮫綃綱,雜綴片玉鳴鈴,行搖玲瓏,以混車中笑語,冀左右不聞也。長(zhǎng)安貢禦車女袁寶兒,年十五,腰肢纖墮,駿憨多態(tài),帝寵愛之,特厚。時(shí)洛陽進(jìn)合蒂迎輦花,云得之嵩山塢中,人不知名,采者異而貢之。會(huì)帝駕適至,因以迎輦名之?;ㄍ庖笞?,內(nèi)素膩,菲芬粉蕊,心深紅,跗爭(zhēng)兩花,枝干烘翠,類通草,無刺。葉圓長(zhǎng)薄,其香氣農(nóng)芬馥,或惹襟袖,移日不散,嗅之令人不多睡。帝令寶兒持之,號(hào)曰司花女。時(shí)詔虞世南、草征遼指揮德音敕于帝側(cè),寶兒注視久之,帝謂世南曰:"昔傳飛燕可掌上舞,朕常謂儒生飾于文字,豈人能若是乎?及今得寶兒,方昭前事。然多憨態(tài),今注目于卿,卿才,人可便嘲之。"世南應(yīng)詔為絕句曰:學(xué)畫鴉黃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緣憨卻得君王惜,長(zhǎng)把花枝傍輦行。上大悅。至汴,帝御龍舟,蕭妃乘鳳舸,錦帆彩纜,窮極侈靡。舟前為舞臺(tái),臺(tái)上垂蔽日簾,簾即蒲澤國(guó)所進(jìn),以負(fù)山蛟睫幼蓮根絲貫小珠間睫編成,雖曉日激射,而光不能透。每舟擇妙麗長(zhǎng)白女子千人,執(zhí)雕板縷金楫,號(hào)為殿腳女。
《煬帝開河記》
龍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至大粱,又別加修飾,砌以七寶金玉之類,于是取吳越民間女年十五六歲者五百人,謂之殿腳女,至于龍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纜十條,每條用墊腳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腳女與羊相間而行牽之……時(shí)舳艫相繼,連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聯(lián)綿不絕。錦帆過處,香聞百里。
《漢語大詞典》:阿龍(阿龍)
晉 丞相 王導(dǎo) 的小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企羨》:“ 王丞相 拜司空, 桓廷尉 作兩髻葛帬,策杖路邊窺之,嘆曰:‘人言 阿龍 超, 阿龍 故自超。’” 劉孝標(biāo) 注:“ 阿龍 , 王丞相 之小字。” 宋
劉克莊 《水調(diào)歌頭·和倉(cāng)部弟壽詞》詞:“苦羨 阿龍 則甚,學(xué)取 幼安 亦可,坐穴幾藜牀?!?章炳麟
《時(shí)危》詩之四:“明鏡不煩相曉照, 阿龍 行步故超超?!?/div>
《國(guó)語辭典》:愛妾換馬(愛妾換馬) 拼音:ài qiè huàn mǎ
樂曲名。本后魏曹彰以美妾換駿馬的故事?;蛞詾榛茨贤鮿菜鞴呸o,今已不傳。
《漢語大詞典》:換妾
(1).喻舊愛失寵或有功被棄。 唐
紀(jì)唐夫 《驄馬曲》:“今日虜平將換妾,不如羅袖舞春風(fēng)?!?br />(2).換取姬妾。 明
高啟 《石崇墓》詩:“真珠換妾?jiǎng)袤@鴻,笑踏香塵如踏空。”
《漢語大詞典》:駿馬換傾城(駿馬換傾城)
見“ 駿馬換小妾 ”。
《漢語大詞典》:駿馬換小妾(駿馬換小妾)
《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三·愛妾換馬》 郭茂倩 題解引
《樂府解題》:“
《愛妾換馬》,舊説 淮南王 所作,疑 淮南王 即 劉安 也。古辭今不傳?!?唐 李冗
《獨(dú)異志》卷中:“ 后魏 曹彰 ,性倜儻,偶逢駿馬,愛之,其主所惜也。 彰 白:‘余有美妾可換,唯君所選?!R主因指一妓, 彰 逐換之?!焙笠浴膀E馬換小妾”、“駿馬換傾城”形容人的風(fēng)流豪放。 唐
李白 《襄陽歌》:“千金駿馬換小妾,笑坐雕鞍歌
《落梅》。” 宋
蘇軾 :“坐看飛鴻迎使節(jié),歸來駿馬換傾城?!?/div>
《漢語大詞典》:前魚(前魚)
(1).
《戰(zhàn)國(guó)策·魏策四》:“ 魏王 與 龍陽君 共船而釣。 龍陽君 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duì)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魚矣。今以臣之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nèi),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蹇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后因以“前魚”喻失寵而被遺棄的人。 南朝 齊
陸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 子瑕 矯后駕, 安陵 泣前魚。” 唐
鄭錫 《玉階怨》詩:“前魚不解泣,共輦豈關(guān)羞?!?明
陳汝元 :“怕湘云漸闌,前魚堪怨,初心還變?!?br />(2).比喻陳舊的事物。 梁?jiǎn)⒊?
《生計(jì)學(xué)學(xué)說沿革小史》第九章:“ 斯密氏 之學(xué)説,披靡西土者已百餘年,今且為前魚矣?!?/div>
《漢語大詞典》:泣前魚(泣前魚)
《戰(zhàn)國(guó)策·魏策四》:“ 魏王 與 龍陽君 共船而釣。 龍陽君 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duì)曰:‘臣無敢不安也?!踉唬骸粍t何為涕出?’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踉唬骸沃^也?’對(duì)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魚矣。今以臣之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nèi),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后以“泣前魚”比喻因失寵和被遺棄而悲傷。 南朝 齊
陸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 子瑕 矯后駕, 安陵 泣前魚?!?唐
于武陵 《長(zhǎng)信宮》詩之一:“一從悲畫扇,幾度泣前魚?!币嗍∽鳌?泣魚 ”。 清
曹寅 《無題再調(diào)晝公》詩:“紅袖泣魚 周小史 ,緑鞲喝盞 鄭櫻桃 。”參見“ 前魚 ”。
《漢語大詞典》:前魚(前魚)
(1).
《戰(zhàn)國(guó)策·魏策四》:“ 魏王 與 龍陽君 共船而釣。 龍陽君 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duì)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魚矣。今以臣之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nèi),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蹇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后因以“前魚”喻失寵而被遺棄的人。 南朝 齊
陸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 子瑕 矯后駕, 安陵 泣前魚。” 唐
鄭錫 《玉階怨》詩:“前魚不解泣,共輦豈關(guān)羞?!?明
陳汝元 :“怕湘云漸闌,前魚堪怨,初心還變。”
(2).比喻陳舊的事物。 梁?jiǎn)⒊?
《生計(jì)學(xué)學(xué)說沿革小史》第九章:“ 斯密氏 之學(xué)説,披靡西土者已百餘年,今且為前魚矣?!?/div>
《漢語大詞典》:龍陽恨(龍陽恨)
謂失寵、被遺棄的痛苦。 唐
李賀 《釣魚詩》:“ 詹子 情無恨, 龍陽 恨有餘。”參見“ 龍陽泣魚 ”。
《漢語大詞典》:龍陽泣魚(龍陽泣魚)
《戰(zhàn)國(guó)策·魏策四》:“ 魏王 與 龍陽君 共船而釣, 龍陽君 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duì)曰:‘臣無敢不安也?!踉唬骸粍t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踉唬骸沃^也?’對(duì)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nèi),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之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后遂以“龍陽泣魚”為失寵之典。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一折:“妾蒙主上恩寵無比,但恐春老花殘,主上恩移寵衰,使妾有 龍陽 泣魚之悲, 班姬 題扇之怨,奈何?”
《漢語大詞典》:龍陽泣魚(龍陽泣魚)
《戰(zhàn)國(guó)策·魏策四》:“ 魏王 與 龍陽君 共船而釣, 龍陽君 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duì)曰:‘臣無敢不安也?!踉唬骸粍t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踉唬骸沃^也?’對(duì)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nèi),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之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后遂以“龍陽泣魚”為失寵之典。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一折:“妾蒙主上恩寵無比,但恐春老花殘,主上恩移寵衰,使妾有 龍陽 泣魚之悲, 班姬 題扇之怨,奈何?”
《國(guó)語辭典》:八龍(八龍) 拼音:bā lóng
1.神話傳說中的八匹馬。《楚辭。屈原。離騷》:「駕八龍之婉婉兮,載云旗之委蛇。」?jié)h。王逸。注:「言己乘八龍神智之獸?!?br />2.東漢荀淑有子八人,皆享才名,號(hào)稱為「八龍」?!逗鬂h書。卷六二。荀淑傳》:「有子八人:儉、緄、靖、燾、汪、爽、肅、專,并有名稱,時(shí)人謂〔之〕八龍?!购笏煊靡苑Q譽(yù)人家兄弟有才望。唐。
沈佺期 〈〉詩:「家傳七豹貴,人擅八龍奇?!?/div>
《國(guó)語辭典》:潁川(潁川) 拼音:yǐng chuān
郡名。秦朝設(shè)置,漢、晉均沿置,轄境約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漢治陽翟,即今河南省禹縣治;晉移治許昌,為今河南省許昌縣東北。唐廢郡,改曰許州。
《國(guó)語辭典》:醉尉 拼音:zuì wèi
盛氣凌人的人。參見「霸陵呵夜」條。宋。蘇軾〈南極〉詩:「亂離多醉尉,愁殺李將軍?!?/div>
《國(guó)語辭典》:故將軍(故將軍) 拼音:gù jiāng jūn
舊時(shí)的將軍或失勢(shì)的人。北周。庾信〈奉和趙王西京路春旦〉詩:「誰知灞陵下,猶有故將軍。」
《漢語大詞典》:李飛將(李飛將)
指 漢 名將 李廣 。因其作戰(zhàn)勇猛, 匈奴 稱其“ 漢 飛將軍”。 唐
李白 《古風(fēng)》詩之六:“苦戰(zhàn)功不賞,忠誠(chéng)雜可宣。誰憐 李飛將 ,白首沒三邊?!?/div>
《國(guó)語辭典》:灞陵呵夜 拼音:bà líng hē yè
失勢(shì)的人遭受欺凌。參見「霸陵呵夜」條。宋。辛棄疾〈賀新郎。碧海成桑野〉詞:「千騎而今遮白發(fā),忘卻滄浪亭榭。但記得,灞陵呵夜?!?/div>
《國(guó)語辭典》:灞陵夜獵(灞陵夜獵) 拼音:bà líng yè liè
失勢(shì)的人遭受欺凌。參見「霸陵呵夜」條。北周。庾信〈哀江南賦〉:「豈知灞陵夜獵,猶是故昔將軍;咸陽布衣,非獨(dú)思?xì)w王子?!固啤@钌屉[〈少年〉詩:「灞陵夜獵隨田竇,不識(shí)寒郊自轉(zhuǎn)蓬。」
《國(guó)語辭典》:霸陵醉尉 拼音:bà líng zuì wèi
漢將李廣因征伐匈奴失敗,隱居于藍(lán)田南山中。夜出打獵,與人飲酒,歸至霸陵亭時(shí),遭酒醉的霸陵尉呵斥。見《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后以霸陵醉尉指盛氣凌人的人。也作「灞陵醉尉」。
《國(guó)語辭典》:飛將(飛將) 拼音:fēi jiàng
1.飛將軍的簡(jiǎn)稱。參見「飛將軍」條。唐。
王昌齡 〈〉二首之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5188' target='_blank'>李白 〈〉詩五九首之六:「誰憐李飛將,白首沒三邊?!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呕兀骸父侍挠惺a,空留后人之思;飛將難封,徒博數(shù)奇之嘆。」
2.矯健敏捷的將領(lǐng)?!度龂?guó)志。卷七。魏書。呂布臧洪傳。呂布》:「布使弓馬,膂力過人,號(hào)為飛將。」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二七出:「十萬伍雄兵飛將,皆能略地攻城;三千員猛士謀臣,豈但如云似雨。」
《國(guó)語辭典》:飛將軍(飛將軍) 拼音:fēi jiāng jūn
1.漢代名將李廣?!妒酚洝>硪弧鹁?。李將軍列傳》:「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hào)曰:『漢之飛將軍』?!固啤@詈病磁釋④婈簧浠D贊并序〉:「昔漢飛將軍亦為北平守,擊胡有困辱之事?!购?jiǎn)稱為「飛將」。
2.泛指驍勇善戰(zhàn)的將領(lǐng)。元。
郝經(jīng) 〈〉詩:「赭袍白馬飛將軍,闊劍長(zhǎng)槍不識(shí)字。」《儒林外史》第四○回:「飛將軍數(shù)奇,古今來大概如此!」
3.飛官,指戰(zhàn)斗機(jī)上的飛行員。如:「他從小立志要做個(gè)飛將軍,保家衛(wèi)國(guó)?!?/div>
《國(guó)語辭典》:龍城飛將(龍城飛將) 拼音:lóng chéng fēi jiàng
龍城,漢代匈奴諸長(zhǎng)集會(huì),祭祀先祖、天地、鬼神的地方?!庚埑秋w將」指威震匈奴,被稱為「飛將軍」的漢代名將李廣。參見「李廣」條。唐。王昌齡〈出塞〉詩二首之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div>
《國(guó)語辭典》:三害 拼音:sān hài
1.晉代周處臂力過人,不修細(xì)行,縱情恣欲,眾人以他和南山虎、長(zhǎng)橋蛟并稱為「三害」?!稌x書。卷五八。周處傳》:「處自知為人所惡,乃慨然有改勵(lì)之志,謂父老曰:『今時(shí)和歲豐,何苦而不樂耶?』父老嘆曰:『三害未除,何樂之有!』處曰:『何謂也?』答曰:『南山白額猛獸,長(zhǎng)橋下蛟,并子為三矣?!弧?br />2.泛稱三種禍害。
《國(guó)語辭典》:白額虎(白額虎) 拼音:bái é hǔ
傳說中極為兇猛的老虎,為周處所除三害之一。參見「周處」條。
《漢語大詞典》:長(zhǎng)橋(長(zhǎng)橋)
橋名。在 江蘇省 宜興市 ,建于 東漢 時(shí),相傳為 晉 周處 斬蛟處,又名 蛟橋 。橋跨 荊溪 ,又名 荊溪橋 。
《晉書·周處傳》:“ 南山 白額猛獸, 長(zhǎng)橋 下蛟,并子為三矣?!?span id="ixjax99" class="book">《
初學(xué)記》卷七引 晉 祖臺(tái)之
《志怪》:“ 義興郡 溪渚 長(zhǎng)橋 下,有蒼蛟吞噉人, 周處 執(zhí)劍橋側(cè),伺久之,遇出。于是懸自橋上,投下蛟背,而刺蛟數(shù)瘡,流血滿溪,自郡渚至 太湖 勾浦 乃死?!?唐
李賀 《聽穎師彈琴歌》:“誰看挾劍赴 長(zhǎng)橋 ,誰看浸髮題春竹?!?唐
李賀 《送秦光祿北征》詩:“ 周處 長(zhǎng)橋 役, 侯調(diào) 短弄哀?!?/div>
《漢語大詞典》:牧羊臣
指 蘇武 。 唐
崔湜 《塞垣行》:“可嗟牧羊臣,海上久為客?!眳⒁姟?牧羝 ”。
《漢語大詞典》:牧羝
蘇武 牧羊的典故。 漢 蘇武 出使 匈奴 ,單于脅迫他投降, 蘇武 不屈服。后來把他流放到“ 北海 上無人處,使牧羝(公羊),羝乳乃得歸。”羝根本不會(huì)產(chǎn)乳,以此來斷絕他回 漢 的希望。 蘇武 在 匈奴 堅(jiān)持了十九年,“及歸,鬚髮皆白”。見
《漢書·蘇武傳》。 宋
文天祥 《乙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詩之三:“沙邊莫待哀黃鵠,雪里何須問牧羝。” 葉玉森
《玉樓春》詞:“傷心失馬塞翁吟,忍淚牧羝 蘇武 怨?!?/div>
《漢語大詞典》:羝乳
公羊產(chǎn)乳。喻不可能發(fā)生之事。
《漢書·蘇武傳》:“﹝ 匈奴 ﹞乃徙 武 北海 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 顏師古 注:“羝不當(dāng)產(chǎn)乳,故設(shè)此言,示絶其事。” 元
袁桷 《題郝伯常雁足詩》:“不須羝乳終回 漢 ,肯學(xué)雞鳴詐度關(guān)?!?/div>
《國(guó)語辭典》:蘇武(蘇武) 拼音:sū wǔ
人名。(西元前143?~前60)字子卿,西漢杜陵人(今陜西省長(zhǎng)安縣東南)。武帝時(shí)出使匈奴,單于脅降,不屈,被留十九年,仍持漢節(jié)。昭帝時(shí),匈奴與漢和親,始得還,拜典屬國(guó)。宣帝立,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圖形麒麟閣。其著作流傳于今者,有詩四首、〈答李陵〉詩及〈別李陵〉等。
《國(guó)語辭典》:蘇武牧羊(蘇武牧羊) 拼音:sū wǔ mù yáng
1.漢使蘇武出使匈奴,因守節(jié)不變,被單于拘留,放逐至北海無人處牧羊十九年。雖掘鼠而食仍不屈降。見《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后以蘇武牧羊比喻堅(jiān)貞的氣節(jié)。
2.樂曲名。內(nèi)容取材自蘇武出使匈奴的故事,歌頌其留胡不辱的崇高氣節(jié)。曲調(diào)流暢,具有淳樸的民歌風(fēng)格。
《漢語大詞典》:蘇武節(jié)(蘇武節(jié))
指 蘇武 出使 匈奴 時(shí)所持的符節(jié)。 漢武帝 天 漢 元年, 蘇武 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出使 匈奴 ,單于留不遣,欲其降, 武 堅(jiān)貞不屈,持 漢 節(jié)牧羊于 北海 畔十九年, 始元 六年得歸,須發(fā)盡白。后以“蘇武節(jié)”用作忠臣的典故。 宋
文天祥 《正氣歌》:“在 秦 張良 椎,在 漢 蘇武 節(jié)?!?
郁達(dá)夫 《歲暮感憤》詩:“窮塞寒浸 蘇武 節(jié),朝廷宴賜侍中貂?!?/div>
《國(guó)語辭典》:雪窖冰天 拼音:xuě jiào bīng tiān
形容天氣酷寒或酷寒之地。如:「塞外雪窖冰天,冱寒難熬,難得他在此一住三十載,卻絲毫不以為苦?!挂沧鳌副煅┙选埂?/div>
《漢語大詞典》:雪窖
(1).積雪覆蓋下的地窖。 宋
汪元量 《浮丘道人招魂歌》:“嚙氊雪窖身不容,寸心耿耿摩蒼穹?!?金
宇文虛中 詩:“脫身枳棘下,顧我雪窖中?!?br />(2).借指酷寒和酷寒的地區(qū)。
《宋史·朱弁傳》:“其后, 倫 復(fù)歸,又以 弁 奉送 徽宗 大行之文為獻(xiàn),其辭有曰:‘嘆馬角之未生,魂消雪窖;攀龍髯而莫逮,淚灑冰天?!?清
黃遵憲 《歸過日本志感》詩:“今日荷戈邊塞去,可堪雪窖復(fù)冰天?!?br />(3).比喻水珠飛濺的水潭。 金 元好問
《寶巖紀(jì)行》詩:“哀湍下絶壑,電擊龍怒鬭。崩奔飜雪窖,瑩滑瀉瓊甃?!?清
余懷 《板橋雜記·雅游》:“神絃仙管玻璃杯,火龍蜿蜒波崔嵬。云連金闕天門迥,星舞銀城雪窖開。”
《漢語大詞典》:驅(qū)羊舊節(jié)(驅(qū)羊舊節(jié))
漢 臣 蘇武 出使 匈奴 被禁,餐氈嚙雪,持節(jié)牧羊,堅(jiān)貞不屈。見
《漢書·蘇武傳》。后以“驅(qū)羊舊節(jié)”比喻堅(jiān)貞的氣節(jié)。 宋
辛棄疾 《蘇武慢·雪》詞:“回首驅(qū)羊舊節(jié),入 蔡 奇兵,等閒陳跡?!?/div>
《漢語大詞典》:漢節(jié)(漢節(jié))
(1). 漢 天子所授予的符節(jié)。
《史記·吳王濞列傳》:“臣非敢求有所將,愿得王一 漢 節(jié),必有以報(bào)王。” 宋
曾鞏 《庭檜呈蔣穎叔》詩:“ 漢 節(jié)從來縱真賞, 謝 庭蘭玉載芳音。” 明
陳汝元 :“指日歸來持 漢 節(jié),天道何曾虧俊杰?!?br />(2).指持節(jié)的使者。 明
謝榛 《送謝給事封蜀》詩:“使星 巴 蜀 外, 漢 節(jié) 夜郎 西?!?/div>
《國(guó)語辭典》:白龍魚服(白龍魚服) 拼音:bái lóng yú fú
天帝的貴畜白龍,因化身為魚而被漁父豫且射中的故事。見漢。劉向《說苑。卷九。正諫》。后比喻貴人微服出行,遭到危險(xiǎn)。《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相公白龍魚服,隱姓潛名,倘或途中小輩不識(shí)高低,有毀謗相公者,何以處之?」也作「白龍微服」。
《國(guó)語辭典》:上下床 拼音:shàng xià chuáng
三國(guó)魏許氾逢亂過下邳,拜見陳登,卻不想憂國(guó)救世,只思求田問舍,而遭陳登鄙視。陳登高臥于大床,而使許氾臥于下床,且不與許氾說話。典出《三國(guó)志。卷七。魏書。呂布傳》。比喻高低懸殊。元。方回〈〉詩:「人物真高絕,何徒上下床?!?/div>
《漢語大詞典》:元龍(元龍)
(1).道教語。猶元陽。道教對(duì)“得道”的別稱。《西游記》第一回:“有分有緣休俗愿,無憂無慮會(huì)元龍?!?br />(2).指皇帝。《西游記》第十一回:“天下多官稱上壽,朝中眾宰賀元龍。”
《漢語大詞典》:元龍百尺樓(元龍百尺樓)
《三國(guó)志·魏志·陳登傳》:“﹝ 劉備 ﹞曰:‘君( 許汜 )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 元龍 所諱也,何緣當(dāng)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間邪?’”后借指抒發(fā)壯懷的登臨處。 宋
陸游 《秋思》詩:“欲舒老眼無高處,安得 元龍 百尺樓?!币嗍》Q“ 元龍樓 ”。 沈礪
《狂歌行》:“時(shí)而一憑高,直上 元龍 樓?!眳⒁姟?元龍豪氣 ”。
《漢語大詞典》:元龍豪氣(元龍豪氣)
東漢 陳登 ,字 元龍 。 許汜 曾見之。 登 以 汜 求田問舍,言無可采,久不與語。后 許汜 謂 劉備 曰:“ 陳元龍 湖海之士,豪氣不除?!币?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12259' target='_blank'>《三國(guó)志·魏志·陳登傳》。 宋
黃機(jī) 《永遇樂·章史君席上》詞:“ 史君 自有, 元龍 豪氣,喚客且休辭醉。”參見“ 元龍高臥 ”。
《漢語大詞典》:元龍豪氣(元龍豪氣)
東漢 陳登 ,字 元龍 。 許汜 曾見之。 登 以 汜 求田問舍,言無可采,久不與語。后 許汜 謂 劉備 曰:“ 陳元龍 湖海之士,豪氣不除?!币?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12259' target='_blank'>《三國(guó)志·魏志·陳登傳》。 宋
黃機(jī) 《永遇樂·章史君席上》詞:“ 史君 自有, 元龍 豪氣,喚客且休辭醉。”參見“ 元龍高臥 ”。
《國(guó)語辭典》:元龍高臥(元龍高臥) 拼音:yuán lóng gāo wò
東漢陳登,字元龍,有豪氣。許汜見登,登久不相與言,自上大床臥,使汜臥下床。見《三國(guó)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后以元龍高臥比喻怠慢客人。
《國(guó)語辭典》:元龍高臥(元龍高臥) 拼音:yuán lóng gāo wò
東漢陳登,字元龍,有豪氣。許汜見登,登久不相與言,自上大床臥,使汜臥下床。見《三國(guó)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后以元龍高臥比喻怠慢客人。
《國(guó)語辭典》:問舍求田(問舍求田) 拼音:wèn shè qiú tián
只知購(gòu)田置產(chǎn)而沒有雄心壯志?!队讓W(xué)瓊林。卷一。地輿類》:「問舍求田,原無大志?!挂沧鳌盖筇飭柹帷埂?/div>
《國(guó)語辭典》:求田問舍(求田問舍) 拼音:qiú tián wèn shè
只知道購(gòu)置田宅家產(chǎn)而沒有遠(yuǎn)大的志向?!度龂?guó)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君有國(guó)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guó)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八:「如今這些貪人,擁著嬌妻美妾,求田問舍,損人肥己?!挂沧鳌竼柹崆筇铩?。
《國(guó)語辭典》:求田問舍(求田問舍) 拼音:qiú tián wèn shè
只知道購(gòu)置田宅家產(chǎn)而沒有遠(yuǎn)大的志向。《三國(guó)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君有國(guó)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guó)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八:「如今這些貪人,擁著嬌妻美妾,求田問舍,損人肥己?!挂沧鳌竼柹崆筇铩埂?/div>
《國(guó)語辭典》:湖海氣(湖海氣) 拼音:hú hǎi qì
豪氣。金。
元好問 〈〉詩:「望之見之不可親,元龍未除湖海氣?!?/div>
《漢語大詞典》:百尺樓(百尺樓)
(1).泛指高樓。
《三國(guó)志·魏志·陳登傳》:“ 汜 ( 許汜 )曰:‘昔遭亂過 下邳 ,見 元龍 ( 陳登 )。 元龍 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牀臥,使客臥下牀?!?備 ( 劉備 )曰:‘……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 元龍 所諱也。何緣當(dāng)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間邪?’”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一:“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dú)上海風(fēng)秋?!?宋
蘇軾 《次韻答邦直子由》之四:“恨無 揚(yáng)子 一區(qū)宅,懶臥 元龍 百尺樓?!?明
陳汝元 :“身憑百尺樓,目斷千山秀?!?呂志伊
《鎮(zhèn)山樓遠(yuǎn)眺》詩:“登臨行遠(yuǎn)幾悲秋,大好湖山百尺樓?!?br />(2).詞牌名。即
《卜算子》。因 秦湛 詞有“極目煙中百尺樓”句,故名。參見“ 卜算子 ”。
《漢語大詞典》:卜算子
(1).詞牌名。 唐 駱賓王 作詩喜用數(shù)字,人稱“卜算子”,詞家遂取以為名。雙調(diào)四十四字,仄韻。又名
《缺月掛疏桐》、
《百尺樓》、
《楚天遙》、
《眉峰碧》等, 宋 教坊演為
《卜算子慢》,雙調(diào)八十九字,仄韻。參閱
《詞律》卷三、
《詞譜》卷五。
(2).曲牌名,屬南曲仙呂宮。字?jǐn)?shù)與詞牌半闋同。用作引子。
《國(guó)語辭典》:龍門(龍門) 拼音:lóng mén
1.比喻聲望高的人的宅第?!逗鬂h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李膺》:「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唐。
李白 〈〉:「一登龍門,則聲價(jià)十倍?!?br />2.科舉試場(chǎng)的正門?!度辶滞馐贰返谒亩兀骸复鬆?、二爺跟了這些人進(jìn)去,到了二門口接卷,進(jìn)龍門歸號(hào)。」《紅樓夢(mèng)》第一一九回:「我們兩個(gè)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來,在龍門口一擠,回頭就不見了。」
3.漢朝司馬遷生于龍門,故以龍門代指司馬遷。北周。
庾信 〈〉:「信生世等于龍門,辭親同于河洛?!?/div>
《國(guó)語辭典》:錦帆(錦帆) 拼音:jǐn fán
1.色彩鮮明的船帆。唐。
杜甫 詩:「大家東征逐子回,風(fēng)生洲渚錦帆開?!固?。
李商隱 詩:「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yīng)是到天涯?!?br />2.敬稱他人的行程。
《漢語大詞典》:青娥殿腳
唐 顏師古
《大業(yè)拾遺記》:“帝御龍舟……每舟擇妙麗長(zhǎng)白女子千人,執(zhí)雕版鏤金檝,號(hào)為殿腳女?!焙笠蛞浴扒喽鸬钅_”指挽舟美女。 前蜀
韋莊 《河傳》詞:“青娥殿腳春妝媚,輕云里,綽約司花妓?!?/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