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句:
詞牌列表
憶少年 欽譜
憶少年 萬俟詠詞有“上隴首、凝眸天四闊”句,名《隴首山》。朱敦儒詞名《十二時》。元劉秉忠詞有“恨桃花流水”句,更名《桃花曲》。

憶少年 雙調(diào)四十六字,前段五句兩仄韻,后段四句三仄韻 晁補之

  無窮官柳 無情畫舸 無根行客 南山尚相送 只高城人隔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中平平仄


  罨畫園林溪紺碧 算重來 盡成陳跡 劉郎鬢如此 況桃花顏色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中中仄中平仄中平仄中仄仄中平中仄


此調(diào)以此詞為正體,若曹詞不過于換頭句添一字也。 前段第一、二、三句,萬俟詠詞“隴云溶泄,隴山峻秀,隴泉嗚咽”,三“隴”字俱仄聲。第二句,趙彥端詞“逢花如露”,“如”字平聲。第三句,無名氏詞“盈盈脈脈”,上“脈”字仄聲。第五句,萬俟詞“已不勝愁絕”,“不”字仄聲。后段第二句,萬俟詞“更一聲、塞雁凄切”,“一”字、“雁”字俱仄聲,謝懋詞“秋千外、臥紅堆碧”,“秋”字平聲,“外”字仄聲。第三句,趙詞“與君醉千歲”,“與”字仄聲;萬俟詞“征書待寄遠”,“寄”字仄聲。第四句,無名氏詞“忽一聲長笛”,“一”字仄聲。譜內(nèi)可平可仄據(jù)此,馀參曹詞。

格二 雙調(diào)四十七字,前段五句兩仄韻,后段四句三仄韻 曹組

  年時酒伴 年時去處 年時春色 清明又近也 卻天涯為客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念過眼 光陰難再得 想前歡 盡成陳跡 登臨恨如此 把闌干暗拍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此即晁詞體,惟換頭句添一字,作八字句異。萬俟詠詞“上隴首、凝眸天四闊”,孫道絢詞“正雨后、梨花幽艷白”,并與此同。《詞律》謂無第二首可訂,非也。
龍譜
憶少年 又名《十二時》。四十六字,前片兩仄韻,后片三仄韻,亦以入聲部為宜。兩結(jié)皆上一、下四句法。亦有于過片處增一領(lǐng)格字者。

憶少年 定格 晁補之

  無窮官柳 無情畫舸 無根行客 南山尚相送 祗高城人隔 
  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平仄


  罨畫園林溪紺碧 算重來 盡成陳跡 劉郎鬢如此 況桃花顏色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中仄

歷代作品
共325,分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下一頁
(續(xù)上)
郭麟 1767 - 1831 三首
孫云鳳 一首
張友書 一首
姚燮 1805 - 1864 二首
左錫嘉 一首
龍啟瑞 1814 - 1858 一首
李裕元 1814 - 1888 一首
周壽昌 1814 - 1884 一首
陳祖綬 1857 - 1917 一首
朱祖謀 1857 - 1931 一首
高野竹隱 1862 - 1923 一首
程頌萬 1865 - 1932 一首
楊玉銜 1869 - 1943 一首
森川竹蹊 1869 - 1917 一首
姚華 1876 - 1930 一首
近現(xiàn)代
寧調(diào)元 1883 - 1913 一首
汪東 1890 - 1963 二首
吳湖帆 1894 - 1968 二首
顧隨 1897 - 1960 一首
黃公渚 1900 - 1964 一首
龍榆生 1902 - 1966 一首
當代
劉斯翰 一首
陳永正 1941 - ? 一首
蔡淑萍 1946 - ? 一首
秦鴻 1967 - ? 一首
盧青山 1968 - ? 一首
黃花開了,兔花寒峭,霜華滿地。
酒徒已星散,況酒邊羅髻。

燕去鴻歸人病矣。
也無人會此時意。
蘆花遍煙水,作雪花飛起。
秋宵燈火,秋衾魂夢,秋娘庭院。
旁人那知得,說秋風團扇。

流水小橋清且淺。
比銀河、算來還遠。
思量一年事,只張星曾見(謂張校書繡。)。
疏窗四面,秋霖一陣,愁人兩個。
天涯已腸斷,況離情無那。

桐葉初肥蕉葉大。
說凄涼、也無人和。
今宵尚相對,怕來宵燈火。
霏霏煙影,濛濛柳色,盈盈秋水。
高樓正相對,有伊人凝睇。

十幅蒲帆歸去矣。
錦屏前、水晶簾底。
雙蛾代描卻,比遙山還翠。
飛鴻時序,夕陽門徑,西風庭院。
秋光宛如昨,惜吟詩人遠。
一曲陽春詞獨擅。
訴平生哀怨。
年來可相憶,算多時不見。
疏疏簾子,層層花氣,低低弦語。
香風一絲動,系愁心不住。

莫慢苦吟金縷調(diào),黯燈屏、湘云和雨。
春陰軟無力,蕩蝶魂來去。
那邊樓影。
那宵燈影。
那人鬢影。
攏箏唱金縷,有啼聲隱隱。

隔水空將門巷認。
便芙蓉、斷紅都盡。
鴛鴦自來去,卻不知天冷。
紗窗幽窈,低垂繡箔,裙波微動。
春風獨無語,怕驚它花夢。

玉顫釵頭雙翠鳳。
壓眉梢、似嫌愁重。
年華數(shù)紅豆,問相思誰種。
一天秋意,一林黃葉,一聲歸雁。
佳人渺何許,悵芳華開晚。

百丈樓船張飲宴。
望汾河、素波如箭。
流光送人老,把歡情偷減。
銀河聲轉(zhuǎn)涼風瑟,單幔飄飄宵永。
萬里碧云遙垂影。
冰魄流光金井。
桂樹香滋,梧桐露滴,感慨西隤景。
無語了嘆息,人間節(jié)序變遷,誰識炎天俄冷。

烈士悲,佳人惜別,可正是秋懷耿。
蘭秀菊芳,何來故人,使我初心警。
刺刺風不定。
燈花撩亂玉檠。

的皪階花可愛,富貴繁華俄頃。
世上何人,浮云他視,能出紅塵境。
我也逢爾也,滔滔熄停停靜。
無憑棋局,無情霜鬢,無聊煙墨。
看囊更何有,只殘編盈尺。
寂寞聲名嗟萬一。
老學(xué)庵中風日。
誰將放翁畫,著漁家蓑笠。
憶少年 清末民國初 · 陳祖綬
將春為約,將歌送酌,因何捐棄。
秦娥好相憶,底由奴憔悴。

自別郎歸塵滿地。
那桃花、識奴心事。
胡麻飯香處,可重來謀醉。
十二時 清末民國初 · 朱祖謀
煙塵長望,無情清渭,東流不復(fù)。
凄涼杜陵叟,自悲歌同谷。

月苦霜繁車觳觫。
忍淹留、柳新蒲綠。
呼風鳥何處,黯一堆金粟。
能詞子野,能歌子兒,合并來個。
宵兒記過甲,立墻東窗左。

遠映眉梢曾肯么。
便如今、并行同坐。
郎揮玉如意,笑銀屏間躲。
低搖扇子,笑拈花朵,半窺簾戶。
空庭怯花落,況黃昏微雨。

六曲屏山遮翠霧。
便思量、也無情緒。
雙雙白蝴蝶,向花間飛去。
宦游倦矣,逃禪逃酒,家園春色。
楊花最堪笑,老天涯為客。

繼佛印、東坡非赤壁。
有衡陽、道元侍側(cè)。
一襟軟紅外,剩松陰漾碧。
十二時 清末民國初 · 森川竹蹊
贈甲子兒,同竹隱作。妓柳城人,僑居此地者也。
梅花豐韻,梨花姿態(tài),桃花顏色。
春花元命薄。
怎楊花身跡。

一點紅情持不得。
悄無言、綠云鬟仄。
芳名不明說。
記干支第一。
春來何緩,春酣未久,春歸偏急。
經(jīng)年再相見,也分攜悲泣。

冷露朝來如淚濕。
恨流鶯、感時聲澀。
含桃墮初果,有兒童爭拾。
憶少年(1909年) 清末民國初 · 寧調(diào)元
憐他淚點,愛他心情,思他心事。
霎時盡嘗遍,一般般滋味。

翠袖單衾俱是淚。
通宵輾轉(zhuǎn)不成寐。
容光為誰減,問君能知未。
憶少年 清末至現(xiàn)當代 · 汪東
歡情幾日。
離情經(jīng)歲。
春情無著。
啼鵑縱相勸,負花前期約。

雨后秋千閑罥索。
恨清明、客中過卻。
楊絲更牽系,奈夭桃輕薄。
憶少年 哀陳蒙庵 清末至現(xiàn)當代 · 汪東
情含秋氣,行違世俗,居鄰幽宅(蒙庵居嵩山路口,窗與叢冢相對。)。
遺骸灰燼,況叢殘書冊(遺命火葬,并所著日記稿盡焚之。)
路到山陽思舊跡。
淚沾襟、未須鄰笛。
談諧尚如昨,已重泉人隔。
桃花流水,杏花微雨,梅花香雪。
芳菲會同夢,占春光三絕。

紅袖高樓簾半揭。
正相宜、紫簫吹徹。
華燈用何有,有多情明月。
紅心詩夢,紅香畫舸,紅情詞客。
拈花憑纖手,總豐神傾國。

戲水鴛鴦紋錦織。
睡金泥、暖沙晴碧。
池塘最深處,貯無窮春色。
憶少年(一九二五年) 現(xiàn)當代 · 顧隨
讀晁無咎別歷下詞,不禁黯然,即步其韻。
年年西去,年年東上,年年為客。
知交盡分散,嘆關(guān)河阻隔。

戶戶垂楊泉水碧。
試重尋、舊游蹤跡。
何人解青眼。
剩湖光山色。
一山黃葉,一溪紅蓼,一林風籜。
重陽菊初綻,占秋光籬角。

金闕璇臺云漠漠。
繞回廊、舊游如昨。
馮高恨如許,付南云行腳。
少年風度,少年思想,少年蹤跡。
五洲待行遍,看霜髯飄拂。

簌簌青袍驚座客。
慰騷魂、更欽腸熱(謂籌印散原丈文集。)。
宗邦盛文運,仗高歌扶植。
紅棉南國,相攜千里,猶記當日。
雪梨豈非讖,正癡纏芳澤。

試玩新詞酸鼻翼。
想京華曉月無色。
鐘樓罷清響,入孤眠窗格。
按:
【陳永正曰】“雪梨”二句,得涅槃之旨。
【徐晉如曰】,空際轉(zhuǎn)身,驀地掉轉(zhuǎn)。
【李舜華曰】工部詩云“落月滿屋梁,還疑照顏色”,此曉月照孤眠,或亦意境仿佛。
【王曉峰曰】蒼莽騰踔,伯昏之射也。幾不可解。
憶少年 清明梨花(丙辰) 當代 · 陳永正
溶溶春月,依依簾戶,搖搖心事。
空庭積殘雪,更經(jīng)風成水。

獨對青燈人欲醉。
想千枝海涯飄墜。
微茫浪花白,有去來清淚。
十二時 感事(1990—1995年 陜西) 當代 · 蔡淑萍
依前涇渭,依前灞柳,依前秦陌。
年時舊游地,奈心情非昨。

俑陣無聲聽鼓角,上潼關(guān),暮天寥廓。
登臨憶西岳,正悲風動魄。
舊時山月,舊時云路,舊時鷗約。
行囊待滿也,又陽春生腳。

念夜寂塵高誰與酌。
料荒池柳枝猶弱。
堆愁恨遮眼,把群山刬卻。
兩年前事,兩年后事,潮升潮退。
潮頭萬古憤,岸山無所謂。

泛一虛舟如夢睡。
倩明月、流成霜被。
茫茫九垓外,到無何滋味。